关于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是什么(事故逃逸的认定标准是什么)_交通逃逸如何界定

导读:
交通肇事逃逸的五个关键知识点
一、什么行为会被认定为逃逸
司机在事故发生后离开现场就可能被认定为逃逸。判断标准主要有两点:司机知道自己造成了事故,但为了躲避责任选择逃跑。逃跑的方式包括开车离开或弃车逃走,也包括事后躲藏起来。
以下几种情况都属于逃逸行为:事故发生后司机直接驾车离开现场;司机认为自己没责任所以离开;司机喝酒或没驾照却逃跑;司机送伤者到医院后偷偷溜走;司机留下假信息后消失;司机不承认发生事故但证据确凿;司机拒绝赔偿并强行离开。
二、逃逸带来的法律后果
逃逸会导致更严重的处罚。如果事故没有造成伤亡,司机要被罚款200-2000元,可能被拘留15天,同时永久吊销驾照。如果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司机要坐牢。
具体来说:造成1人死亡或3人重伤负主要责任,判3年以下;造成3人死亡负同等责任,也判3年以下;造成30万元以上损失无力赔偿,同样判3年以下。逃逸导致伤者死亡,最高可判7年以上。
三、加重处罚的特殊情况
有六种情况会让处罚更重:酒驾或毒驾后逃逸;无证驾驶逃逸;明知车辆有问题仍驾驶逃逸;开报废车逃逸;超载驾驶逃逸;为逃避责任逃跑。这些情况即使只造成1人重伤,也要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司机将伤者带离现场藏起来导致死亡,会被定为故意杀人罪。单位领导指使司机逃逸致人死亡的,领导也要按共犯处理。老板强迫司机违章驾驶造成事故的,同样要承担责任。
四、责任认定的特殊规则
只要司机逃逸,责任认定就会对其不利。无法查明责任时,默认逃逸方负全责;如果是意外事故,逃逸方也要负全责;如果双方都有错,会减轻逃逸方的责任。
举个例子:两车相撞后一方逃跑,监控又坏了无法查证。这时逃跑司机就要承担全部责任,哪怕实际可能只有部分责任。
五、正确处理事故的方法
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做三件事: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者、报警等候处理。千万不要移动车辆或破坏现场,更不要和对方私下解决。要配合交警调查,如实说明情况。
如果担心被讹诈,可以用手机拍摄现场照片,记录对方车牌和伤情。但千万不能因为害怕就逃跑,这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及时报警既能保护自己,也能让伤者得到救治。
记住这些要点:逃逸不会解决问题只会加重处罚,永久吊销驾照意味着再也不能开车。造成人员伤亡时,主动承担责任最多判3年,但逃逸导致死亡可能判7年以上。正确处理事故既能帮助伤者,也能让自己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