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轻微交通事故逃逸了如何处罚

导读:
# 交通事故逃逸与赔偿处理指南
## 一、逃逸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
交通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属于违法行为。交管部门会直接吊销逃逸者的驾驶证,并且终身禁止重新考取。即使事故后果不严重,逃逸行为本身就会受到这项处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逃逸者需要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只有在证明对方有过错时,才能减轻责任。例如两车相撞后一方逃逸,交管部门会先认定逃逸方负全责。如果监控录像显示对方存在闯红灯行为,逃逸方的责任可能降低到70%。
刑事处罚方面,《刑法》明确规定了三个量刑档次:造成重大事故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的处3-7年有期徒刑;因逃逸导致伤者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2021年浙江某案件中,驾驶员撞人后逃逸致伤者未及时救治死亡,最终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
## 二、什么情况算肇事逃逸?
认定逃逸需要满足两个核心条件。首先是事故本身构成交通肇事罪,具体标准包括:造成1人死亡或3人重伤,负主要责任;造成3人以上死亡负同等责任;造成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无力赔偿等。其次是当事人存在逃避责任的主观故意。
以下8种情形会被认定为逃逸:
1. 明知发生事故仍驾车离开
2. 自认无责擅自驶离
3. 酒驾者送医后偷偷离开
4. 将伤者送医但未登记真实信息
5. 在协商赔偿时突然消失
6. 不承认发生事故但有证据证明
7. 破坏现场证据后离开
8. 接受调查期间失踪
需注意,因抢救伤者需要离开现场并及时报案的情况不算逃逸。2020年北京有案例显示,驾驶员为送重伤员就医未保护现场,但及时报警备案,最终未被认定逃逸。
## 三、轻微事故如何处理?
对于车辆剐蹭等轻微事故,法律规定了快速处理流程。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拍摄现场照片(包括车辆位置、碰撞部位、交通标志),交换驾驶证信息。如果对责任划分无争议,可以直接联系保险公司办理理赔。
若选择私了,建议签订书面协议,注明"双方自愿和解,互不追究责任"。曾有案例显示,口头约定私了后一方反悔报案,由于缺乏书面证明,逃逸方仍被处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便只是轻微刮擦,擅自离开都构成逃逸。2022年深圳某停车场剐蹭案件中,车主以为损失轻微离开,后被监控拍下,最终被罚款2000元,记12分。
## 四、扣分与罚款标准
根据最新规定:
- 造成轻微伤或财产损失逃逸:扣6分,罚款200-2000元
- 致人轻伤以上逃逸:扣12分,罚款200-2000元
- 构成犯罪逃逸:吊销驾照且终身禁驾
扣分会影响保险费率,累计记满12分需重新参加科目一考试。某保险公司数据显示,有逃逸记录的驾驶员次年保费平均上涨45%。
## 五、重要法律条款解析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明确: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15日以下拘留,并处200-2000元罚款。构成犯罪将按《刑法》133条追究刑事责任。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85条指出,逃逸案件侦破后,交管部门应在10日内制作责任认定书。当事人对认定有异议的,可在3日内申请复核。
赔偿方面,交强险在2000元财产损失范围内赔付。若逃逸,保险公司可拒赔商业险部分。2023年上海某案例中,逃逸者需自行承担12万元维修费用。
建议驾驶员在发生事故后:
1. 立即停车开启双闪
2. 摆放三角警示牌(普通道路50米,高速150米)
3. 拍摄全景照片(含道路标线)
4. 拨打122报警备案
5. 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任何情况都不要选择逃逸。数据显示,主动报警处理的案件,90%可以通过保险完成赔偿。而逃逸案件100%需要责任人自担损失,还要面临法律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