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受伤赔偿细则_公交车上受伤什么时候索赔

导读:
公交车上受伤如何维权?五步解决赔偿问题
(一)谁该为乘客受伤负责?
公交车行驶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乘客受伤,公交公司必须承担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明确指出,公共场所管理者有义务保障人员安全。公交公司作为车辆运营方,要对乘客安全负责。
乘客买票乘车时,双方就形成了运输合同关系。《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三条要求承运人必须保证运输安全。无论事故是急刹车、车辆故障还是人员拥挤导致,只要乘客没有故意伤害自己,公交公司都要承担赔偿责任。
(二)受伤后能获得哪些赔偿?
赔偿项目包括看得见的实际损失和看不见的补偿。医疗费是最基本的赔偿内容,涵盖挂号、检查、治疗、买药等费用。需要住院治疗的,可以要求住院费、伙食补助费。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的,能获得护理费赔偿。
因受伤耽误工作的,可以要求误工费。需要提供工资单或纳税证明。如果受伤导致残疾,还能获得残疾赔偿金。赔偿标准根据伤残等级确定,十级伤残到一级伤残对应不同金额。身体受伤同时带来心理创伤的,可以申请精神损失费。
(三)出事后必须做的五件事
1. 立即收集现场证据
用手机拍摄车内状况、受伤位置、司机信息。注意拍摄时间要显示事故发生后的时间点。找到愿意作证的乘客,记下他们的联系方式。现在很多公交车有监控,要立即要求公交公司保存录像。
2. 马上联系警察报案
拨打110让警察到现场记录。警方会制作事故认定书,这份文件是划分责任的重要依据。如果司机想私了,不要轻易同意,必须走正规程序。
3. 及时去医院做检查
有些伤当时不明显,过几天才显现。必须到正规医院检查,保存所有病历和缴费单据。需要住院治疗的,让医生写明住院天数。需要后续治疗的,要医生出具书面证明。
4. 找专业人员咨询
建议先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咨询。重大伤害要找专业律师,律师费可以计入诉讼成本。注意选择处理过交通事故的律师,他们更清楚赔偿标准。
5. 准备材料要求赔偿
整理医疗单据、收入证明、交通费发票等材料。先和公交公司协商,协商时记得录音。协商不成再申请调解或起诉。注意人身伤害的诉讼时效是1年,不要错过时间。
(四)真实案例看赔偿金额
案例一:急刹车导致骨折
2020年杭州张女士乘车时,司机为避让电动车急刹车。张女士撞到扶手导致肋骨骨折,治疗花费2.8万元。法院判决公交公司赔偿医疗费、3个月误工费和精神损失费,总计5.6万元。
案例二:车门夹伤手指
2019年北京王先生下车时,车门突然关闭夹伤手指。虽然伤口不大,但导致钢琴老师无法工作。法院支持了2万元误工费和5000元精神赔偿,总计3.2万元。
案例三:车内摔倒致残
2021年广州李奶奶因地板湿滑摔倒,造成髋关节置换。经鉴定为九级伤残,获得医疗费23万、残疾赔偿金12万、护理费4.8万,总计39.8万元赔偿。
(五)法律规定的赔偿流程
第一步:双方协商解决
法律规定赔偿问题可以先协商。准备好所有花费清单,列明索赔项目。公交公司通常会压低金额,要做好谈判准备。协商成功要签书面协议,写明支付方式和时间。
第二步:申请行政调解
协商失败可向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调解。调解员会帮忙计算合理赔偿数额。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一方反悔可以起诉。
第三步:向法院起诉
准备好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到公交公司所在地法院立案。诉讼费先由原告垫付,胜诉后由被告承担。开庭时要重点证明:伤害发生在公交车上、伤害与车辆运营有关、具体损失数额。
关键证据包括:乘车记录(公交卡扣费记录)、监控录像、医疗记录、目击证人证词。如果公交公司拒绝提供监控,可以申请法院强制调取。
(六)常见问题解答
问:被人推倒受伤谁负责?
答:如果是其他乘客故意推搡,可以要求推人者赔偿。但公交公司没有及时制止争吵,也要承担部分责任。
问:站着乘车受伤能索赔吗?
答:可以。公交车超载不能成为免责理由。只要乘客正常站立受伤,公交公司就要负责。
问:小孩在车上受伤怎么办?
答:未成年人的赔偿标准与成人相同。家长要保存好医药费单据,可以要求赔偿家长陪护的误工费。
问:事故过去半年还能索赔吗?
答:人身伤害诉讼时效1年,从治疗结束起算。超过1年没索赔,可能会丧失胜诉权。
(七)赔偿金计算方式
医疗费:凭医院收据实报实销
误工费:日工资×误工天数
护理费:当地护工工资×护理天数
交通费:实际发生的合理车费
营养费:30-100元/天×医嘱天数
残疾赔偿金:城镇人均收入×20年×伤残系数
精神损失费:5000-50000元不等
例如:月薪8000元的上班族骨折休息3个月,十级伤残。医疗费2万,护理费60天×150元=9000,误工费24000,残疾赔偿金按6万×20×10%=12万,精神赔偿1万,总计16.3万元。
(八)注意事项提醒
1. 不要随便签和解协议
公交公司可能让签免责协议,签字前务必找律师审核。有些协议写着"一次性解决",会丧失后续索赔权利。
2. 复查费用也要保留
很多伤需要定期复查,记得保存每次的就诊记录。后续治疗费可以等实际发生后再主张。
3. 赔偿金要算清细目
每个赔偿项目单独计算,不要接受"打包价"。例如精神损失费要单独列出,这部分不用交税。
4. 注意收集间接证据
找不到目击证人时,可以提供当天穿着衣物、现场照片。手机定位记录可以证明乘车时间。
通过以上步骤,乘客可以系统维护自身权益。遇到问题不要慌乱,按照取证、治疗、协商、诉讼的顺序处理。记住法律始终保护守规矩的乘客,关键是要及时行动、保留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