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车撞后可以要求哪些赔偿_被车撞能要求赔偿哪些

导读:
被车撞后如何维护权益:五个关键步骤解析
第一步 了解赔偿范围
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主要有三种类型。身体受伤的赔偿包括医疗相关费用。治疗期间产生的挂号费、检查费、手术费都算医疗费。如果因受伤不能工作,可以要求误工补偿。伤情严重需要人照顾的,护理费用也能申请赔偿。医生建议加强营养的,营养费可以计算在内。往返医院的交通费也属于赔偿范围。
造成残疾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经过专业机构鉴定伤残等级后,可以按标准申领残疾赔偿金。最严重的情况是事故导致死亡,家属可以主张死亡赔偿金。这些赔偿标准各地有所不同,需要参考当地统计数据。
财产损失主要指车辆损坏。可以要求支付修理费用,车辆完全报废的按市场价赔偿。随身物品如手机、电脑被撞坏的,也能要求照价赔偿。记得保存好购物发票或维修单据。
精神损害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索赔。如果事故导致严重心理创伤,比如不敢过马路、长期失眠等情况,可以申请精神赔偿。这类赔偿需要提供医院证明,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判定。
第二步 掌握处理流程
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打开双闪灯。在车后50米放置三角警示牌,夜间要放到100米外。人员要撤离到安全区域,防止二次事故。如果有人受伤,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报警时必须说清具体位置。最好用手机定位功能确认准确地点。要说明受伤人数和车辆情况,方便交警调配救援力量。等交警到达后如实说明事发经过,不要随意推测责任。
伤者送医后要保存所有医疗记录。包括门诊病历、住院记录、检查报告单。这些材料要按时间顺序整理好。每天的治疗费用清单也要收集,这是计算医疗费的重要依据。
取证工作要尽快开展。用手机拍摄现场全景照片,记录车辆位置和碰撞痕迹。寻找周边商铺的监控摄像头,必要时申请调取录像。现场目击者的联系方式要记下来,最好能请他们做书面证词。
第三步 善用法律武器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6条明确责任划分原则。交警会根据现场情况出具责任认定书,这是索赔的关键证据。如果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以在3天内申请复核。
《侵权责任法》第16条详细列出赔偿项目。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都属于必要开支。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有专门的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计算。
保险理赔要注意时效问题。交强险必须在事故发生后1年内申请。商业险按合同约定执行,通常不超过2年。超过期限保险公司有权拒赔,这点要特别注意。
诉讼时效是3年。从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算。如果与责任方协商不成,要及时起诉。起诉前建议做财产保全,防止对方转移资产。法院判决后两年内要申请执行。
第四步 参考真实案例
王女士被闯红灯的快递车撞伤。她保留了全部医疗票据,还提供了单位开具的收入证明。法院判决肇事方赔偿12万元,包括3个月误工费。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要及时收集收入证明。
李先生的摩托车被追尾报废。他提供了购车发票和同款车型市场价证明。最终获赔车辆损失2.8万元。案例说明保存原始票据的重要性,特别是大件物品的购买凭证。
张同学过马路被撞骨折,虽然身体康复但留下心理阴影。心理治疗半年后,法院判赔5000元精神抚慰金。这说明精神损害需要专业医疗证明支持。
赵先生父亲遭遇车祸去世,家属获赔死亡赔偿金86万元。这笔钱按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乘以20年。不同地区赔偿标准差异很大,要以事发地数据为准。
第五步 避免常见错误
很多人事故后急着和对方私了。这可能导致赔偿金额过低,伤情变化后无法追加。正确做法是先做全面检查,确认伤情稳定再谈赔偿。轻微事故可以快速处理,但涉及人员受伤必须报警。
不保存医疗凭证是常见失误。有人觉得小诊所收费便宜,结果无法提供正规票据。应该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治疗,要求开具带公章的费用清单。自购药品要有医生处方证明。
忽视后续治疗费用是另一个问题。比如骨折需要二次手术,但第一次调解时没考虑。签订赔偿协议时要注明"后续治疗费另计",或者预估可能产生的费用。
很多人不知道能主张交通费。其实往返医院的打车费、公交车票都能报销。要养成每次复诊都索要乘车凭证的习惯。如果是家属陪护产生的交通费,也可以列入赔偿范围。
特别提醒
伤残鉴定要在治疗终结后进行。一般是出院后3个月,伤情稳定时申请。选择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个人委托或通过法院指定都可以。鉴定费由申请人垫付,最终由责任方承担。
农村户口在城镇居住满1年,能按城镇标准获赔。需要准备暂住证、租房合同、工作证明等材料。工资收入超过个税起征点的,要提供完税证明。这些都是提高赔偿金额的关键证据。
遇到对方拒赔不要慌张。可以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冻结对方银行账户。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无条件赔付,超过部分按责任比例分担。起诉时要把司机、车主、保险公司都列为被告。
本文列出的赔偿项目和操作流程,均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整理。具体个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最适合的维权方案。记住法律保护主动维权的人,不要因为怕麻烦放弃应得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