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取钢板做伤残鉴定的后果(不取钢板能做伤残鉴定吗)_不拆钢板能做伤残鉴定吗

导读:
# 不取出钢板能否做伤残鉴定及获得赔偿
## 一、钢板留在体内会影响伤残鉴定吗
法律规定伤残鉴定必须等钢板取出后才能进行。伤残等级的评定主要看治疗后身体功能的恢复情况。钢板本身不能直接反映伤残程度,只有拆除后进行康复训练才能判断实际功能损失。
职工发生工伤后,伤情稳定但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时,必须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各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通常要求取出内固定装置。特殊情况下,如果医院证明钢板无需取出,可以提前申请鉴定。
## 二、提前做鉴定会带来哪些问题
交通事故案件中,伤者不取钢板直接申请鉴定会产生费用风险。如果后续需要二次手术取出钢板,这部分费用可能无法获得赔偿。法院处理赔偿案件时,多数会要求完成全部治疗程序后再作判决。
劳动工伤案件存在特殊规定。部分地区的鉴定机构允许不取钢板进行鉴定,但会单独计算后续治疗费用。这种情况常见于用人单位持续缴纳工伤保险的情况,后续治疗费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 三、法律规定的鉴定时间要求
工伤认定申请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用人单位需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提出申请,特殊情况可延长。劳动者个人可在事故发生后1年内直接申请,超过时限将失去认定资格。
劳动能力鉴定通常在伤情稳定后进行。市级鉴定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应在60日内作出结论,特殊情况可延长30日。对鉴定结果不服的,可在15日内申请省级重新鉴定。
## 四、不同情况的处理方式
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固定治疗的,多数情况需要二次手术取出。这种情况必须等待钢板取出且功能恢复后鉴定。某些特殊部位如关节处的固定装置,拆除后可能影响功能评定,需要更长的观察期。
医疗费支付分两种情况:工伤保险参保人员后续治疗费由基金支付,未参保人员由用人单位承担。交通事故案件中,肇事方保险公司通常只赔付已发生的费用。
## 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及时进行工伤认定是关键步骤。劳动者要注意收集医疗记录、事故证明等材料。用人单位不配合时,可向工会或劳动监察部门求助。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前要确认治疗是否终结。存在内固定装置时,需取得医疗机构的书面说明。鉴定材料包括工伤认定书、完整病历、身份证复印件等。
赔偿金额计算要包含多个项目。除医疗费、护理费外,还应计算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九级伤残的补助金为9个月本人工资,具体标准各地略有差异。
保存所有费用票据至关重要。包括住院费收据、康复治疗发票、辅助器具购置凭证等。涉及交通事故赔偿的,还需准备交通费、营养费的相关证明。
特别注意诉讼时效问题。工伤赔偿仲裁时效为1年,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为3年。超过时效未主张权利的,可能丧失胜诉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