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不进行工伤认定(单位不进行工伤认定怎么办)_用人单位不申请工伤认定

导读:
工作中受伤后单位不配合怎么办
工作中受伤后单位不配合处理工伤时,劳动者需要主动维护自身权益。根据法律规定,单位有义务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申报工伤。但很多单位会拖延或不配合,这时劳动者要记住自己有一年的申请时间限制。
申请工伤需要准备三份材料。第一是劳动关系证明,包括劳动合同或工资发放记录。第二是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第三是详细描述事故经过的书面材料。如果单位不承认劳动关系,劳动者需要先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确认事实劳动关系。
自行申报工伤的具体步骤
当单位不配合时,劳动者可以自行申请工伤认定。携带准备好的材料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填写申请表。申请表需要写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具体经过。工作人员收到材料后会在60天内给出认定结果。
如果单位不认可工伤认定结论,需要由单位提供证据证明不是工伤。单位拿不出有效证据的,劳动部门会维持工伤认定结论。这种情况常见于建筑工地等临时用工场所,劳动者要注意保留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证据。
工伤认定后的赔偿项目
确定工伤后可以获得的赔偿包括九项内容。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和护理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治疗期间的工资按受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构成伤残的还能获得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额根据伤残等级确定。
五至十级伤残职工离职时,单位需支付就业补助金。赔偿标准按照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例如十级伤残可获7个月工资补助,九级9个月,每提高一级增加两个月。劳动者要注意这些赔偿项目都需要通过正规程序申请。
单位拒不赔偿的应对方法
遇到单位拒绝赔偿的情况,劳动者可以分三步处理。首先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申请需要写明赔偿项目和计算方式。仲裁结果出来后,单位仍不执行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仲裁时需要准备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书和工资证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要额外准备工作证、考勤表等劳动关系证明。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工伤认定书送达之日起计算。
特殊情况的处理技巧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需要先确认劳动关系。收集工资转账记录、工作服照片、同事证言等证据。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位违法用工,同时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确认后就可以正常进行工伤认定程序。
对于单位扣押工伤材料的情况,劳动者可以直接到劳动部门说明情况。法律规定单位不提供材料不影响工伤认定,劳动部门会通过调查取证作出认定。劳动者要记住及时复印保留所有医疗记录和费用单据。
整个维权过程可能持续3-6个月,劳动者需要保持耐心。遇到复杂情况可以寻求工会帮助或聘请专业律师。关键是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环节申请,避免超过法律规定的时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