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工伤不能做伤残鉴定(工伤不能做伤残鉴定吗)_工伤做不了工伤鉴定有别的办法吗?

导读:
企业拒绝配合伤残鉴定怎么办?
员工被认定为工伤后,如果企业不配合做伤残鉴定,员工和家属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交申请。申请时需要携带工伤认定书和医疗记录。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随机抽取3-5名医疗专家组成小组进行评定。鉴定结果通常在60天内出具,特殊情况可以延长30天。
员工不需要等待企业同意。法律规定工伤职工本人、家属都有权直接申请伤残鉴定。鉴定结论会同时发送给员工和企业。如果企业对结果有疑问,可以在15天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
工伤后必须做伤残鉴定吗?
不是所有工伤都需要做伤残鉴定。如果治疗后身体功能完全恢复,不影响正常工作,可以不做鉴定。但出现以下情况必须申请鉴定:治疗后仍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需要确定赔偿标准。
是否做鉴定主要看实际伤情。员工可以咨询主治医生意见。如果医生判断存在长期功能障碍,建议及时申请鉴定。鉴定结果直接影响赔偿金额,比如十级伤残和五级伤残的补偿标准差距很大。
工伤认定和鉴定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是工伤认定。企业要在30天内向社保部门提交申请。如果企业不申请,员工或家属可以在1年内自行申请。需要准备劳动合同、医疗证明、事故说明等材料。
第二步是劳动能力鉴定。需在伤情稳定后(通常是治疗结束)进行。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评估。主要判断伤残等级和生活自理能力,分为1-10级伤残。
员工如何自行申请伤残鉴定?
准备以下材料:工伤认定书原件及复印件、完整病历资料(包括检查报告)、身份证复印件。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提交到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材料审核通过后,会收到鉴定通知。鉴定过程包含体检和资料审查两个部分。员工要如实说明受伤经过和治疗情况。如果行动不便,可以申请上门鉴定。
遇到企业阻挠时的维权途径
当企业不配合工伤处理时,员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提起诉讼。关键要保留好工伤认定书、医疗记录、工资流水等证据。
劳动仲裁需要提交书面申请,写明企业违法行为和赔偿诉求。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企业不执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起诉。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需要先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仲裁裁决确认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后,才能继续申请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
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工资、伤残补助金等。十级伤残通常赔偿7个月工资,每增加一级增加2个月。具体标准参照所在省份的工伤保险条例。
整个过程中,员工可以寻求工会帮助或聘请专业律师。注意所有申请都有时间限制,工伤认定要在1年内提出,劳动能力鉴定要在伤情稳定后1年内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