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身伤害的鉴定(对人身伤害的鉴定由什么进行)_对人生伤害的鉴定由

导读:
人身伤害鉴定五大核心要点解析
一、鉴定标准的使用顺序
司法鉴定人开展工作时需要按照特定顺序选择标准。他们首先采用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就选择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当行业标准也不存在时,专家们共同认可的标准会成为依据。在极端情况下,鉴定机构可以自行制定规范。
这个顺序不能随意调换。有上级标准时必须优先使用。比如某个伤害鉴定既有国家标准又有行业标准,必须选择国家标准。只有当上级标准缺失时,才能使用下级标准。
二、常见的伤害鉴定标准
我国现行有12个主要鉴定标准。这些标准对应不同伤害类型:
1. 轻微伤鉴定使用公安部1996年标准
2. 普通轻伤参照两高两院1990年标准
3. 重伤判定采用司法部1990年标准
4. 交通事故用公安部2002年标准
5. 医疗事故看卫生部2002年分级标准
6. 工伤鉴定执行2006年国标
每个标准都有明确适用范围。比如劳动能力鉴定要用专门标准,军人伤残有特别评定办法。
三、特殊身体检查的规定
鉴定过程中涉及隐私检查时有特别规定:
1. 女性妇科检查必须由女鉴定人操作。没有女鉴定人时,需要女性工作人员在场见证。
2. 未成年人检查必须通知监护人。监护人可以是父母、成年亲属或指定机构代表。
3. 精神鉴定需要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4. 现场取证至少需要两名鉴定人,并邀请当事人见证。
5. 尸体解剖必须通知家属到场。
这些规定保障了鉴定过程的规范性。相比医疗事故鉴定,司法鉴定程序更严格。
四、不同伤害等级的标准
伤害程度分为三个等级:
重伤包括器官永久损伤或功能丧失。例如瘫痪伴失禁、严重脑损伤、肢体残缺。重伤又分两级,一级最严重。
轻伤指可恢复的器官损伤。如颅骨骨折、脑震荡后遗症、面部疤痕超过8厘米。轻伤同样分两级评估。
轻微伤是短期影响的损伤。包括头皮血肿、轻微脑震荡、皮肤擦伤面积超过5平方厘米。
鉴定时会综合考虑受伤状况和恢复情况。外伤后遗症影响鉴定结果。
五、法律依据和鉴定流程
所有鉴定都依据特定法规执行。主要法律文件包括:
1. 公安部《人体轻微伤鉴定标准》
2. 两高两部《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3. 司法部《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4. 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工伤鉴定需要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书和医疗记录。鉴定委员会由多部门代表和医学专家组成。
鉴定过程通常需要60天。复杂情况可延长30天。结论会书面送达申请人和单位。对结果有异议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整个鉴定体系注重程序公正。从标准选择到检查流程都有严格规定。不同伤情对应不同处理方式,既保护当事人权益,也确保鉴定结果可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