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为什么不给一次性伤残金(工伤十级主动辞职能赔多少钱)_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用人单位不给咋办

导读:
工伤十级公司拒赔怎么办?五件事你要知道
一、法律明确要求企业必须支付两类补助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员工因工受伤被定为七到十级伤残时,可以享受两种待遇。第一种是工伤保险基金发放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金额按伤残等级计算。十级伤残能获得7个月工资,九级9个月,八级11个月,七级13个月。
第二种待遇在员工离职时生效。当劳动合同到期或者员工主动辞职时,工伤保险基金要支付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企业要支付一次性就业补助金。这两项金额由各地政府制定具体标准。
需要注意两种情况。如果员工继续留任原单位,企业暂时不用支付就业补助金。但员工在离职时,无论合同到期还是主动辞职,企业都必须依法支付。
二、补助金由不同单位分别承担
工伤保险基金负责支付三笔钱:治疗期间的医疗费、住院伙食补贴、跨地区就医的交通住宿费。还包括辅助器具费用、生活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医疗补助金。
企业需要承担三部分费用: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五到六级伤残的月度津贴、离职时的一次性就业补助金。重点在于就业补助金必须由企业直接支付,不能推给社保基金。
实际操作中常见纠纷多发生在离职环节。有些企业误以为所有补助都由社保承担,或者故意克扣就业补助金。员工需要明确区分两类支付主体。
三、申请补助金需要准备这些材料
办理补助金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向社保机构提交申请,需要准备工伤认定书原件、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如果是委托办理,还要提交授权委托书。
第二步提供医疗证明。包括医院诊断书、住院记录、费用清单和收费票据。门诊治疗需要提供每次就诊记录,外购药品要附医生处方。
第三步填写待遇申请表。表格在社保窗口领取或官网下载,需详细填写银行账户信息。注意核对伤残等级和工资基数,这两个数据直接影响补助金额。
四、建筑工人刘某的维权案例
2018年刘某在工地受伤后,经历了确认劳动关系仲裁、工伤认定、伤残鉴定三次程序。虽然最终确认与企业不存在直接劳动关系,但法院依据特别规定判企业担责。
案件争议焦点在于非法转包的责任划分。企业将工程转包给无资质的个人,虽然刘某与包工头形成雇佣关系,但企业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这个判例对建筑行业具有警示作用。
仲裁委员会采纳的观点有两点依据。首先,最高法司法解释明确转包方需担责。其次,工伤保险待遇包含全部法定项目,不因劳动关系缺失而减免。
五、企业拒付时的三个维权途径
第一种方式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携带工伤认定书和鉴定结论,要求执法人员督促企业支付。这种方法见效快,适合争议金额较小的情况。
第二种途径是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准备仲裁申请书、证据清单、企业工商信息。仲裁申请要在离职后一年内提出,裁决书具有强制执行力。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法院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服时,可在15天内向基层法院起诉。诉讼阶段可以申请财产保全,防止企业转移资产。
特别提醒劳动者注意证据保存。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医疗票据都要留存原件。与企业负责人的沟通记录建议录音,这些都能作为维权依据。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工伤十级能拿到多少钱?
答案包含三部分:7个月工资的伤残补助金(社保支付),加上地方规定的医疗和就业补助金。以月薪5000元为例,社保支付3.5万元,企业按当地标准可能再支付2-4万元。
问题2:离职后多久能拿到钱?
社保支付部分一般在申请后60天内到账。企业支付的就业补助金应在离职手续办结时结清,最迟不超过15个工作日。逾期可视为恶意拖欠。
问题3:没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只要能证明事实劳动关系,工资转账记录、工作证、考勤表都可以作为证据。即使没签合同,也不影响工伤认定和索赔权利。
问题4:企业对鉴定结果不认可怎么办?
企业可以在收到鉴定报告15日内申请重新鉴定。但复议期间不停止赔付,员工可要求企业先行支付无争议部分的补助金。
问题5:补助金需要缴税吗?
工伤保险待遇属于免税收入。但要注意企业可能将补助金混在工资中计税,发现这种情况可向税务机关举报。
重点提示
保存好工伤认定决定书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这两份文件是索赔的核心证据。与企业协商时最好采用书面形式,避免口头承诺。如果企业态度强硬,不要拖延直接申请仲裁。超过一年时效期将丧失胜诉权。
了解本地补助金标准非常重要。例如江苏省规定十级伤残医疗补助3万元、就业补助1.5万元,而山东省两项合计为10个月社平工资。各地标准差异较大,需查询当地最新文件。
建筑行业务工人员要特别注意。项目总承包方不能以"包工头聘用"为由推卸责任,违法分包必须承担工伤保险待遇。收集工牌、施工日志、项目公示牌等信息能有效证明工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