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想赔钱搞我们走怎么办_公司不赔钱,可以报警吗

导读:
公司逼员工自离的五个常见手段
公司想裁员但不愿支付补偿金时,常采用待岗、调岗、降薪等手段。这些方法让员工感到压力,最终主动提出离职。员工需要了解公司行为的合法性边界,才能有效保护自身权益。
手段一:待岗不发工资
公司可能通知员工回家待岗,只发最低标准工资。根据劳动法规定,待岗期间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标准。例如西安最低工资为1800元,公司必须按此标准发放。待岗期间公司仍需缴纳社保,员工与企业仍存在劳动关系。
员工遇到待岗通知时,必须要求公司提供书面文件。文件需说明待岗原因、起止时间和工资标准。如果待岗期满后公司未作安排,员工可申请劳动仲裁。这种情况视为公司单方解除合同,员工可要求补偿金。
手段二:违法调岗降薪
公司可能将员工调到不合适的岗位,例如让办公室人员去打扫卫生。这种具有侮辱性质的调岗属于违法行为。根据劳动法规定,调岗必须双方协商一致。员工有权拒绝不合理调岗要求。
如果公司强行调岗并降低工资,员工应保存调岗通知、工资条等证据。这些资料将成为劳动仲裁的重要依据。员工需注意不能自行离岗,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旷工。
合法裁员必须遵守的程序
企业正常裁员需要满足法定条件和程序。员工需要清楚知道哪些情况属于合法裁员,哪些属于违法解除合同。
合法裁员情形
根据劳动法规定,企业出现以下情况可依法裁员:经营严重困难需要重整、技术革新导致岗位消失、重大自然灾害影响经营。裁员超过20人或占员工总数10%以上时,企业需提前30天通知工会,并向劳动部门报告方案。
合法裁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按半月计算。例如工作3年半可获得3.5个月工资补偿。
违法裁员特征
未提前通知、不说明裁员理由、拒绝支付补偿金都属于违法裁员。企业若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裁员,必须提供培训记录或调岗证明。没有这些证据的裁员行为均属违法。
员工应对公司逼离的三步策略
面对公司逼迫离职的情况,员工需要保持冷静,按照法律程序维护权益。
第一步:收集证据
保存所有工作文件、考勤记录、工资条。用手机拍摄公司通知、会议记录等纸质文件。保留与领导的谈话录音,特别是涉及裁员补偿的内容。这些证据在劳动仲裁时至关重要。
第二步:书面交涉
通过邮件或书面形式向公司提出异议。明确表示不接受违法调岗或待岗安排。要求公司出具加盖公章的正式文件。书面记录能证明员工未同意公司安排。
第三步:申请仲裁
携带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记录等材料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填写仲裁申请书时,需写明具体诉求,如要求支付补偿金、补发工资等。仲裁流程通常需要45天,员工可在此期间寻找新工作。
劳动仲裁全流程指南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资纠纷的有效途径。员工需了解具体流程和时间节点。
准备材料阶段
需准备六项核心材料:身份证复印件、企业注册信息(可在工商网站打印)、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社保缴纳证明、相关证据材料。所有材料准备三份,仲裁委、公司、本人各持一份。
仲裁审理过程
立案后5个工作日内,仲裁委会通知双方开庭时间。庭审主要围绕证据真实性展开。员工需要当庭说明公司违法事实,回答仲裁员提问。整个过程类似法庭审理,但程序更为简化。
裁决执行阶段
裁决书下达后,如公司拒不执行,员工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查封公司账户或财产进行抵偿。执行过程通常需要1-3个月。
特殊情况的应对技巧
针对不同工作年限和年龄的员工,维权策略需要灵活调整。
临近退休员工
工龄超过10年且临近退休的员工,可主张双倍补偿金。例如距离退休不足3年,可要求按剩余工作年限计算赔偿。这类员工应优先考虑保留社保缴纳,避免断缴影响退休待遇。
试用期员工维权
试用期被辞退需公司提供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据。员工可要求公司出示考核标准及评定记录。若无具体证据,试用期辞退也需支付补偿金。
高薪员工注意事项
月工资超过当地平均工资三倍的高薪人群,补偿金计算存在上限。例如上海2022年月平均工资为11396元,补偿金最高按34188元/月计算。这类员工可同时主张年终奖、股权收益等额外补偿。
面对公司违法裁员时,员工要牢记三个原则:不主动辞职、不签署不利文件、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权,既能获得应有补偿,也能促使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