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的12种情形(合同无效的12种情形民法典)_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民法典

导读:
合同无效的五大核心情形
一、签订者身份不合法
法律明确规定两类人签订的合同无效。第一类是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这类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单独签的合同从一开始就没有法律效力。
第二类是公司员工私自代表公司签订的合同。如果员工没有获得公司授权,或者超越公司规定的权限范围,这类合同对公司的约束力会被法院否定。但公司明确追认的情况除外。
二、合同存在虚假成分
虚假合同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双方明知道合同内容不真实,仍然签订用于欺骗他人的假合同。比如为逃避债务签订的虚假房屋买卖合同,这种合同自始无效。
第二种是用假合同掩盖真实交易的情况。例如用房屋买卖合同掩盖高利贷行为,这种情况下虚假合同无效,但隐藏的真实交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效力。
三、合同内容违法背德
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绝对无效。比如买卖珍稀野生动物、走私货物等违法交易签订的合同,这类合同不仅无效,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违背社会公德的合同同样无效。例如包养协议、赌债欠条等违背社会善良风俗的约定,即使双方自愿签订,法院也不会认可其效力。
四、损害他人权益的合同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无效。常见情形包括债务人为逃避执行,与亲友签订虚假买卖合同;房产中介与卖家合谋抬高房价损害买家利益等。
这类合同需要证明双方存在恶意串通的故意,以及实际造成了他人权益受损的结果。证据充足的案件,受害方可以申请法院撤销合同。
五、特殊条款和特殊合同
合同中两类免责条款无效:一是免除人身伤害责任的条款,比如"工伤概不负责"的约定;二是免除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的条款。
特殊类型合同有特别规定。技术合同不得限制技术进步或侵犯他人专利,租赁合同超过二十年部分无效,企业间借贷合同不得变相非法集资,这些特殊规定都需要特别注意。
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无效合同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已经履行的部分需要恢复原状:收取的财物应当返还,无法返还的折价赔偿。因合同无效造成的损失,由过错方承担责任。
特别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有效部分继续执行;二是合同中关于争议解决的条款,即使合同无效仍可适用。
合同违约的应对措施
当对方违约时,守约方可以采取三种救济方式: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要求采取补救措施、主张损失赔偿。金钱债务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预期违约情形下,可以在合同到期前提前主张权利。但非金钱债务存在三种例外情况:事实上不能履行、强制执行成本过高、超过合理期限未主张。
签订合同的注意事项
核实签约对象身份信息和授权文件。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条款表述是否清晰。涉及专业领域时咨询法律人士,重要合同办理公证手续。
注意保留协商过程的书面记录,转账支付备注用途。发生纠纷时及时固定证据,在三年诉讼时效内主张权利。
典型无效合同案例
某开发商将抵押房产隐瞒出售,买家起诉后合同被撤销。建材公司虚构采购合同骗取贷款,相关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些案例提醒我们,合法诚信是合同有效的根基。
合同效力认定需要综合判断主体资格、意思表示、内容合法性等多重因素。了解法律禁止情形,规范签约流程,才能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