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诉讼

导读:
交通事故后什么时候能做伤残鉴定
交通事故起诉后三到六个月可以进行伤残鉴定。发生交通事故时,交警会先到现场调查,然后划分责任。双方车主需要到交警队确认事故责任。如果对方不去交警队,车主也不用担心。交警出具责任认定书后,双方都要按照认定书执行。如果对方不执行,车主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双方已经提交全部材料,但交警当时没有当场给出认定书,当事人可以在接到通知后去领取。在快速处理中心,交警需要双方共同确认事故原因才能划分责任。只有一方到场的情况,交警无法认定责任,后续赔偿问题也无法处理。
起诉前能不能先做伤残鉴定
起诉前可以做伤残鉴定。伤残鉴定主要是确定受伤程度,这对事故处理很重要。很多人觉得麻烦不愿意做鉴定,但法律不会强制要求。
一般在事故发生后三个月做鉴定比较合适。很多伤者需要住院治疗三个月左右。出院后可以找律师安排鉴定时间。如果住院时间短,出院后回家休养,起诉后也需要等三个月才能做鉴定。鉴定结果会影响最终的赔偿金额。
哪些人可以作为原告起诉
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原告主要有四类:行人、乘客、司机和非机动车驾驶者。
乘客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是付钱坐车的人;第二种是免费搭车的人;第三种是商家或单位接送的人;第四种是坐班车或出公差的人。只要在事故中受伤,这些人都可以起诉索赔。
司机包括开机动车的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无论是否违反交通规则,只要能提供证据证明自己受伤,都可以申请伤残鉴定。鉴定结果不仅影响赔偿标准,还会影响交警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判断。
对鉴定结果不服怎么办
如果对伤残鉴定结果不满意,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申请重新鉴定。具体流程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是向当地人民医院申请复查,医院会安排第二次鉴定。如果对复查结果仍然不认可,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步是向法院提交诉讼申请,要求重新鉴定并索赔。法院收到材料后,可能会先安排调解。如果双方能达成协议,案件就能快速解决。
第三步是开庭审理。调解失败就会进入庭审,双方需要当庭出示证据。有些复杂案件需要多次开庭,这会延长处理时间。
第四步是等待法院委托专业机构做鉴定。法院会根据庭审情况,指定第三方机构重新评估伤残等级和损失金额。
第五步是判决执行。法院作出判决后,如果双方都不上诉,判决书就会生效。整个流程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具体时长要看案件复杂程度。
没做伤残鉴定怎么起诉
没有做伤残鉴定也可以直接起诉。起诉后可以申请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做鉴定。如果对法院的鉴定结果有疑问,可以提出重新鉴定的申请,但要说明具体反对理由。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就专业问题申请鉴定。双方可以先协商选择鉴定机构,协商不成由法院指定。如果当事人没申请鉴定,但法院认为有必要,也会主动安排鉴定。
需要特别注意,起诉时要准备好事故证明、医疗记录等基本材料。即使暂时没有鉴定报告,法院也会受理案件。在诉讼过程中补充提交鉴定结果,同样可以作为有效证据。
相关法律条文说明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发生事故后司机要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有伤亡的要先救人并报警。移动伤员时要标记原位置,其他路过的人应当帮忙。
没有人员伤亡且双方对事实无争议的,可以自行撤离协商赔偿。不愿撤离的要立即报警。小刮小蹭的轻微事故,当事人应当先撤离再协商。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明确:专业问题可以申请鉴定。双方协商选择鉴定机构,谈不拢就由法院指定。当事人不申请但法院认为需要的,应当委托专业机构鉴定。
这些规定保障了当事人的鉴定权利。无论是否提前做鉴定,都可以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身权益。关键是要及时保留证据,在诉讼过程中配合法院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