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导读:
交通事故全责认定常见问题解答
一、全责方必须承担哪些赔偿?
发生交通事故后,全责方需要承担所有赔偿费用。保险公司会在保额范围内先支付一部分赔偿,不够的部分由责任人自己承担。具体赔偿项目包含七个主要部分。
第一项是医疗费。医院提供的收费单据和病历资料是计算医疗费的依据。第二项是误工费。误工时间以医院出具的证明为准,有固定收入的人按实际损失计算,没有固定收入的人按过去三年平均收入计算。
第三项是护理费。护理人员有收入的按工资计算,没有收入的按当地护工工资标准计算。一般情况下只计算一名护理人员的费用,特殊情况需要医疗机构证明。第四项是住院伙食补助费,参照当地公务员出差伙食标准执行。
第五项是交通费,需要提供正式票据且票据信息要与就医情况相符。第六项是残疾赔偿金,按照当地居民收入标准计算二十年,六十岁以上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岁以上按五年计算。九级伤残按20%比例赔付。
第七项是被抚养人生活费,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除此之外,受害人还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和财物损失赔偿。不同案件的具体赔偿项目会有差异。
二、事故责任怎么划分?
交警到达现场后会进行责任认定。责任划分遵循过错原则,主要有五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单方过错,过错方承担全部责任。比如闯红灯导致事故的车辆。第二种情况是多方过错,按过错程度分摊责任。例如两车同时违规导致碰撞,根据违规行为对事故的影响划分主次责任。
第三种情况是各方均无过错,属于意外事故则不追究责任。第四种情况是一方故意造成事故,其他方不担责。第五种情况是地方特殊规定,省级交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细则。
三、事故处理流程分几步?
交通事故处理流程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现场勘查,交警会制作现场图并要求当事人签字,必要时会暂扣车辆和相关证件。
第二步是责任认定,交警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各方责任。这个过程需要7-10个工作日。第三步是赔偿调解,在伤者治疗结束后,当事人可申请交警调解,最多调解两次。
第四步是法院诉讼,调解失败后需在一年内向法院起诉。第五步是强制执行,如果责任人拒不履行判决,受害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扣划财产。
四、哪些行为会被认定全责?
有十二种典型行为会被直接认定全责。包括肇事逃逸、破坏现场、闯红灯、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撞人、不避让行人、不避让特种车辆、货物洒落引发事故、倒车事故、非机动车逆行、非机动车超车引发事故。
特别要注意两种特殊情况:当事人弃车逃逸的,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有过错可减轻责任,但伪造现场的不予减责。雨天路面湿滑导致事故,不能单纯以车速过快认定全责,需要结合具体驾驶行为判断。
五、责任认定常见误区
很多人存在三个认知误区。第一个误区认为全责就要赔100%,实际上保险公司会在保额内赔付,超过部分才由个人承担。第二个误区觉得次要责任不用赔钱,其实次要责任也要按比例赔偿,通常承担20%-30%。
第三个误区是以为交警调解是必经程序。实际上当事人可以直接起诉,调解不是必要流程。还要注意伤残鉴定要在治疗终结后进行,过早鉴定会影响赔偿金额计算。
事故索赔时效为三年,从治疗结束之日起算。收集证据时要注意保存医疗票据原件,复印件可能不被法院采纳。涉及伤残赔偿的要及时做司法鉴定,超过举证期限可能丧失索赔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