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多处骨折能否定级_车祸导致多处骨折属于几级伤残

导读:
交通事故多处骨折如何争取合理赔偿
(一)为什么受伤后必须做伤残评级
在车祸中受伤的人常常会遇到多处骨折。这时候做伤残评级特别关键。第一点,评级能确定伤者的残疾程度。不同部位的骨折会影响人的活动能力。通过专业鉴定,医生会给出明确的伤残等级。这个等级直接关系到赔偿金额。
第二点,评级能保护受伤者的权利。有些保险公司会故意压低赔偿金。有了正式的评级报告,伤者就有了讨价还价的依据。特别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情况,评级报告能帮伤者拿到后续治疗费用。
第三点,评级能分清事故责任。交警的事故认定书只能说明谁该负责。但具体要赔多少钱,得看实际伤情。比如有人断了三根肋骨和有人瘫痪在床,赔偿标准完全不同。
(二)法律规定的评级标准有哪些
我国有三部主要法律管这类事情。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事故处理流程。侵权责任法明确了赔偿范围。最高法的司法解释详细列出了赔偿计算方法。
医疗鉴定要按《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来操作。这个标准把伤情分成十个等级。一级最严重,十级最轻。比如颅骨骨折可能评到十级,但要是同时有脊椎骨折就可能升到九级。
法院判过的类似案子也很重要。去年山东有个案子,伤者小腿骨折评了十级。但因为脚踝还有旧伤,保险公司不肯赔。法官参照了五年前的类似判决,最后判保险公司按九级标准赔偿。
(三)处理赔偿的六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要马上去医院。有个真实案例,有人车祸后觉得没事,三天后才看病。结果保险公司说伤不是车祸造成的。所以就算当时不疼,也要做全面检查。
第二步是收集所有医疗记录。包括X光片、病历本、缴费单。有个细节很多人忽略:记得让医生写明受伤时间和原因。这些材料要装订成册,最好复印三份备用。
第三步申请伤残鉴定。注意要等治疗结束再去。比如骨折后要等取出钢板才能做鉴定。去司法局网站查有资质的鉴定所,别找医院自己开的鉴定科。
第四步根据鉴定结果算赔偿。除了医疗费,还能要误工费。有个外卖员腿骨折,误工费按最近半年收入算,每天能赔300块。护理费要看医嘱,如果写明需要家人照顾,这笔钱也能算进去。
第五步和保险公司谈判。这里有个技巧:不要第一次就接受对方的报价。有个案例,保险公司第一次只肯赔8万,伤者拿出工资流水和加班记录,最后谈到12万。
第六步谈不成就打官司。起诉时要交的材料包括事故认定书、病历、鉴定报告。现在很多法院有网上立案系统,不用跑法院也能提交材料。
(四)两个真实案例的教训
2021年杭州的案子很有代表性。王女士被撞后锁骨和手腕骨折,鉴定为十级伤残。保险公司说两处骨折只能算一处赔偿。法官判按两处伤残叠加,最终多赔了4万块。这个案子说明,多处骨折要分开鉴定。
另一个反面例子是张先生的情况。他肋骨骨折后继续上班,三个月后伤情加重。保险公司以"未及时治疗"为由拒赔。关键是他没保留复查的病历,最后法院只判了基本医疗费。这个教训告诉我们,治疗期间要严格按医嘱休息。
(五)必须知道的三条法律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76条明确规定,机动车必须买交强险。这个保险最低能赔20万医疗费。要是对方没保险,可以找道路救助基金垫付。
侵权责任法第22条专门讲精神赔偿。如果骨折导致毁容或者残疾,可以额外要这笔钱。北京有个案例,年轻姑娘面部骨折获赔5万精神损失费。
最新司法解释第12条说,赔偿金要按城镇居民收入算。就算你是农村户口,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有暂住证或租房合同,就能按城市标准赔。这个区别很大,比如2023年浙江省农村标准每年4.8万,城市标准有7.2万。
(六)保护自己权益的实用建议
出院时一定要医生开诊断证明书。上面要写清楚所有骨折部位,最好具体到哪几根骨头。有些医院会写"多发骨折",这样不够明确,要改写成"左侧第3-5肋骨骨折"这样的具体描述。
和保险公司打交道时要录音。有个案例,理赔员口头答应多赔2万,后来反悔。伤者拿出录音才讨回公道。微信聊天记录也要保存,这些都能当证据。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时效。人身伤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治疗结束那天算起。但最好不要拖,因为时间久了证据容易丢失。伤残鉴定报告的有效期是一年,超过时间要重新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