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分主次责任的对于伤者后期赔偿如何赔偿

导读:
一、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赔偿比例
交通事故中的主次责任通常按三七或二八比例分担。若事故造成人员受伤,可申请住院费、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和误工费。住院费和医疗费可直接索赔,但营养费需医生出具证明。精神损失费需提供伤残等级鉴定,否则无法主张。
误工费需要提供税务局的纳税记录。未纳税的工资收入法院通常按当地基本工资计算。部分地区要求提供近三个月的工资单或银行流水,仅有单位开具的收入证明可能不被采信。
总赔偿金额按责任比例分配。例如总赔偿1万元时,主责方需承担70%即7000元。具体责任划分比例可向交警部门咨询。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的赔偿标准
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事故时,赔偿比例有明确规定。非机动车方负全责的,机动车方最多赔10%。非机动车方主责的,机动车赔30%-40%。双方同责的,机动车赔60%-70%。非机动车方次责的,机动车赔80%-90%。
若事故由非机动车方故意造成,机动车方不承担责任。这些规定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有明确说明。
三、必须准备的索赔证明材料
医疗费索赔需提供医院收费单据、病历和诊断证明。住院伙食补助参照公务员出差标准。外地就医的合理食宿费可纳入赔偿。
护理费计算分两种情况:专业护工按劳务报酬计算,家属护理参照误工费标准。护理人数一般不超过1人,特殊情况需医疗机构证明。
误工费计算需区分固定收入与非固定收入。有固定收入的需提供工资流水和纳税证明,无固定收入的按行业平均工资计算。
四、伤残与死亡的赔偿计算方式
伤残赔偿金按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20年为基数。60岁以上每增1岁减1年,75岁以上按5年计算。伤残等级对应不同比例,十级伤残赔10%,每升一级增加10%。
死亡赔偿金计算方式与伤残赔偿类似,需额外支付丧葬费。丧葬费按当地职工半年平均工资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计入赔偿总额,未成年人计算至18岁,老人计算20年。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
对于两车相撞致第三人死亡的情况,投保交强险车辆先在11万限额内赔偿。超出部分按责任比例分担。若其中一车未投保,车主需自行承担相应份额。
财产损失赔偿包括车辆维修费、施救费和物品损失。营运车辆可索赔停运损失,非营运车辆可索赔替代交通工具费用。所有赔偿需提供正规发票或评估报告。
法律依据主要参照《民法典》第1179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诉讼时效应注意人身损害1年时效期,从治疗终结或伤残评定日起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