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残疾辅助器具费有哪些具体规定_残疾辅助器具属交强险赔吗

导读:
交通事故赔偿五大关键问题解读
一、辅助器具赔偿的法律依据
交通事故导致伤残需要配置辅助器具时,赔偿标准主要依据三项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按照普通器具费用标准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则明确采用国产普通器具标准。
实际操作中,法院会参考两个重要原则。第一是根据伤残程度和实际需求确定赔偿金额。第二是优先选用国产中档器具作为基准。对于需要定期更换器具的情况,赔偿金可选择一次性支付或按实际发生费用分期支付。
过去司法机关采用"普及型器具"概念时遇到困难。不同厂家产品价格差异大,全国没有统一标准。现在法院主要依据鉴定机构意见,按照"合理适用器具成本标准"确定具体金额。
二、伤残等级划分标准
交通事故伤残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身体损伤程度。一级伤残最严重,包括植物人状态、三肢瘫痪等情况。二级伤残包含重度智力障碍、双眼严重损伤等。三级伤残涉及精神障碍、双侧重度面瘫等症状。
四级伤残标准包括中度智力缺陷、单眼失明等。五级伤残涵盖癫痫反复发作、面部严重畸形等情况。每个等级都有明确的身体机能损伤指标,例如肢体缺失比例、器官功能丧失程度等。
三、赔偿项目构成
交通事故赔偿包含15个主要项目。治疗相关费用包含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收入损失补偿包括误工费和残疾赔偿金。生活保障类有被扶养人生活费、丧葬费。
特殊补偿项目包括辅助器具费和伤残赔偿金。交通费、住宿费涵盖受害人及家属的必要出行开支。营养费需医疗机构出具证明。财产损失包含车辆维修费和停运损失。
四、赔偿金额计算方法
医疗费按实际支出计算,包含诊疗费、药品费和住院费。误工费根据收入情况分两类计算:有固定收入者按日工资计算,无固定收入者参照行业平均工资。
护理费标准与误工费相同。住院伙食补助按当地公务员出差标准计算。交通费凭票据实报实销。残疾赔偿金按伤残等级和当地收入标准计算,最高赔偿20年。
辅助器具费按国产普通设备价格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年龄分段,未成年人计算至18周岁,老人最多计算5年。死亡赔偿金按20年当地人均收入计算。
五、特殊情形处理
肇事逃逸案件面临加重处罚。致人死亡逃逸者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破坏现场或隐匿证据将构成故意杀人罪。赔偿金计算时需注意三点:伤残鉴定需治疗结束后进行,营养费需要医疗证明,后续治疗费可另行起诉。
赔偿标准每年随统计局数据更新。城镇和农村居民适用不同收入标准。多个被扶养人时,年赔偿总额不超过当地居民年消费支出。赔偿协议达成后,仍可主张保险理赔。
当事人应注意保存医疗票据、收入证明等材料。对鉴定结果有异议可申请重新鉴定。赔偿协商不成时,应在1年内提起诉讼。保险公司赔付不足部分由责任人补足。
本文梳理了交通事故赔偿的核心要点,包括法律依据、伤残标准、赔偿项目和计算方法。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建议事故发生后及时报警、就医并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