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对方负主要责任

导读:
交通事故对方负主要责任怎么办?这5个步骤要记牢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对方被认定负主要责任时,很多人会手足无措。以下分步骤说明应对方法:
第一步是立即联系保险公司。法律规定车辆必须购买交通强制保险。保险公司会先赔付医疗费和财产损失,最高赔付金额为20万元。如果损失超过这个金额,超出部分按责任比例分担。例如总损失30万,保险公司先赔20万,剩下10万按责任划分。
第二步要保存好所有费用单据。包括医院收费单、药品购买发票、救护车费用凭证等。这些单据是索赔的重要依据。如果伤者需要后续治疗,要保留医生开具的证明文件。
赔偿金额怎么算?这5项费用必须知道
医疗费按照实际治疗支出计算。需要提供医院开具的收费单据。如果治疗尚未结束,可以要求预估后续治疗费用。
误工费根据收入情况计算。有固定工资的按实际工资损失计算,但最高不超过当地平均工资的3倍。没有固定工作的,按当地同行业平均工资计算。
住院伙食补助按当地公务员出差标准发放。例如某地标准是每天50元,住院10天可获500元补助。
护理费分两种情况。家属请假陪护的按实际工资损失计算,无业人员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伤残赔偿金根据伤残等级确定。一级伤残按20年当地平均工资计算,每降一级减少相应比例。超过50岁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赔偿期,70岁以上统一按5年计算。
法律条文这样规定责任划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明确规定赔偿顺序。首先由保险公司在强制险范围内赔付。超出部分按责任比例分担。
机动车之间的事故按过错比例分担责任。例如对方负70%责任,你只需承担30%的赔偿。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中,机动车方需承担更多责任。即使行人存在过错,机动车方最少要承担10%的赔偿责任。只有证明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方才可免责。
被认定次要责任要注意这3点
第一要核实责任认定书。收到事故认定书后,要在3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超过时限将失去申诉机会。
第二要计算实际赔偿比例。虽然次要责任一般承担30%,但具体比例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某案例中电动车突然变道,汽车司机因超速担次责,最终被判承担40%责任。
第三要督促对方执行赔偿。如果对方拖延赔付,要在2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超过2年时效将失去法律保护。
遇到这3种情况要特别处理
行人逆行发生事故时,机动车方仍要承担部分责任。某案例中行人夜间逆行被撞,法院判决机动车方承担40%赔偿责任。保险公司仍需在强制险范围内先行赔付。
对方拒不赔偿时可申请财产保全。向法院提交申请后,可以冻结对方车辆、存款等资产。某车主通过这种方法,成功扣押了对方价值20万元的工程车辆。
涉及伤残鉴定要选正规机构。必须通过具备资质的司法鉴定所进行伤残评定。自行委托的鉴定报告可能不被法院采纳。
处理交通事故要注意保存证据。行车记录仪视频、现场照片、目击者联系方式都要及时收集。某司机因及时提供行车记录,成功推翻最初的事故责任认定。
赔偿协商要有书面记录。所有口头约定都要转化为文字协议,明确赔偿金额和支付时间。某伤者因轻信口头承诺,导致5万元赔偿款拖延两年未到账。
最后要提醒的是,事故处理必须遵守法律程序。对责任认定有异议要及时申诉,对赔偿方案不满可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正规渠道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