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离开现场如何定责

导读:
交通事故后离开现场的五个关键问题
一、双方都离开现场如何划分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双方都离开现场,交警可能无法判断事故责任。这种情况通常会被认定为双方承担相同责任。但有两种例外情况:第一,如果交警同意当事人离开,责任划分不受影响;第二,如果有人受伤需要急救,驾驶员送医后必须及时返回现场说明情况。
根据法律规定,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如果车辆位置移动导致现场破坏,必须用明显标记记录原始位置。过往车辆和行人都有义务协助保护现场。
二、送伤员去医院是否算逃逸
驾驶员为抢救伤员离开现场不算逃逸,但必须完成三个步骤:第一,立即报警说明情况;第二,在移动车辆前做好现场标记;第三,送医后尽快返回事故现场配合调查。
交警处理这类事故时会重点查看三个证据:现场标记是否完整、报警记录时间、医院救治记录。如果驾驶员能提供完整的证据链,不会被认定逃逸。但如果送医后超过合理时间未返回现场,可能面临责任认定风险。
三、事故责任认定的主要依据
交警划分责任主要看两个要素:当事人行为对事故的影响程度、过错严重性。具体分为四种情况:一方全责、主次责任、同等责任、无责任。如果有当事人故意制造事故,其他方不承担责任。
证据收集直接影响责任认定。交警到达现场后要做四件事:抢救伤员、恢复交通、勘验现场、收集刹车痕等物证。特殊情况下可以扣押车辆,但必须开具书面凭证并妥善保管车辆。
四、特殊情况如何处理
遇到当事人昏迷或证人无法作证的情况,事故认定可以暂停计算时间。但暂停最长不能超过60天。在两种情况下会恢复认定:当事人恢复意识或暂停期满。交警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根据现有证据作出认定。
轻微事故有特殊处理规定。如果事故未造成伤亡且损失轻微,当事人可以自行拍照取证后撤离现场。但需要立即到交警部门备案,超过24小时未备案可能影响保险理赔。
五、正确处理事故的五个步骤
驾驶员遇到事故应该按顺序完成五个动作:立即停车、开启警示灯、放置三角警示牌、检查人员伤亡情况、拨打122报警。如果有人受伤,必须在报警时说明需要救护车。
自行协商需满足三个条件:没有人员伤亡、车辆能继续行驶、双方对责任划分无争议。协商后要填写协议书,写明事故时间、地点、车辆信息、责任划分,双方签字后到保险公司办理理赔。
记住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必须报保险公司,交警部门收到报警后15个工作日内要出具责任认定书。如果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以在3个工作日内申请复核。
遇到对方逃逸不要追赶,应该立即记录车牌号、车型、颜色等信息。查看附近是否有监控摄像头,寻找目击证人。这些证据能帮助交警快速锁定逃逸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