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有几种

导读: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五个关键问题
一、责任比例如何确定
交通事故认定书会写明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比例。常见的比例有二八分、三七分、四六分。但认定书不会直接写百分比数字。事故责任划分直接影响赔偿比例。
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责任分为五类:全责、主责、同责、次责、无责。赔偿责任划分以责任认定为基础。例如骑车人或行人没过错时,机动车司机要负全责。骑车人或行人有过错时,司机的赔偿责任会减少。
如果双方都没过错,损失由双方共同承担。骑车人或行人故意造成事故的,司机不用赔偿。责任划分要结合具体证据判断。
二、赔偿比例具体怎么算
法律规定机动车和行人发生事故时,赔偿规则有明确划分。司机没过错的情况下,最高承担10%赔偿。司机有过错时,按过错程度减少赔偿比例。
机动车之间的事故按过错比例划分责任。例如两车相撞,主责方承担70%赔偿,次责方承担30%。全责方需要承担全部赔偿。具体比例由交警根据现场情况判定。
需要注意赔偿比例不等于责任比例。例如主责方可能承担60%-90%赔偿,次责方承担10%-40%。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比例。
三、致人死亡会坐牢吗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主责的,会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规定,这种情况要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取得家属谅解的,可能从轻处罚。
死亡三人以上且负同责的,也要追究刑事责任。造成重大财产损失(超30万)且无力赔偿的,同样构成犯罪。是否坐牢要看案件具体情况。
有六种情况要从重处罚:酒驾、毒驾、无证驾驶、开报废车、严重超载、肇事逃逸。这些情况致人重伤就可能构成犯罪。
四、保险怎么赔付
有商业保险的车辆可以走保险理赔。赔偿顺序是先由交强险赔付,不够的部分用商业险补充。仍有不足的由责任人自己承担。
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都在赔付范围内。造成残疾的要赔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致死亡的需支付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注意交强险有赔付限额。2023年的死亡伤残限额是18万元,医疗费用限额1.8万元。超出部分需要商业险或自费承担。
五、责任类型有哪些
交通事故责任分四种:全责、主责、同责、次责。全责方承担100%赔偿责任。主责方一般承担60%-90%。同责方各承担50%。次责方承担10%-40%。
责任认定需要看五个要素:违法行为、过错程度、因果关系、违规严重性、特殊情况。交警会综合监控视频、刹车痕迹、证人证言等证据判定。
三种法律责任要注意:民事责任赔钱、行政责任扣分罚款、刑事责任坐牢。一般事故只涉及前两种,重大事故可能涉及刑事处罚。
责任认定书可以申请复核。对认定结果不服的,可在收到后3日内向上一级交管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但一般只能复核一次。
保存好事故现场照片很重要。手机拍照要拍清车牌、碰撞部位、路面标线、刹车痕迹。这些证据能帮助准确划分责任。
遇到责任争议可以找律师咨询。赔偿项目包括20多项,误工费要提供工资证明,护理费按实际支出计算。伤残赔偿需司法鉴定。
私了协议要写清楚。要写明事故经过、赔偿金额、后续责任。最好有见证人签字。重大事故不建议私了,可能影响保险理赔。
责任划分关系到切身利益。建议事故后立即报警,及时就医检查,保留所有票据。购买足额三者险能有效降低赔偿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