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人伤怎么谈赔偿

导读: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包含哪些项目?
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时,法律规定需要赔偿多个项目。这些项目包括治疗费用、工资损失、护理支出、交通住宿费、营养补贴、伤残补助、康复治疗费、丧葬补助金、家属抚养费用和精神损失补偿等。法律明确规定了每种费用的赔偿范围,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具体金额。
医疗费用是最基础的赔偿项目,包含诊疗费、药品费和住院费。如果伤者需要转院治疗,转院过程中产生的交通费和住宿费也能获得赔偿。住院期间的伙食费可以按照当地公务员出差标准计算。医生建议的营养补充费用也需要责任方承担。
伤残相关赔偿需要专业机构鉴定。根据伤残等级,伤者可以获得辅助器具费用和长期生活补贴。如果事故导致死亡,家属可以获得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处理后事的误工补偿。法院判决时还会考虑精神损害赔偿,抚慰受害者家属的情绪。
不同赔偿项目的计算标准是什么?
误工费的计算分两种情况。有固定工作的人,按照实际工资和请假天数计算。自由职业者或无业人员,参照当地同行业平均工资计算。护理费同样区分专业护工和家属陪护,专业护工按市场价格计算,家属陪护参照误工费标准。
交通费需要提供实际乘车票据,一般只报销公共交通费用。住宿费不得超过公务员出差标准,需要提供正规酒店发票。住院伙食补助每天固定金额,具体数额参考当地规定。
伤残赔偿金计算最复杂。60岁以下按20年当地人均收入计算,60岁以上每增加1年减少1年,75岁以上统一算5年。赔偿金额还要乘以伤残系数,一级伤残按100%计算,十级伤残按10%递减。抚养费计算要考虑被扶养人年龄,未成年子女计算到18周岁,老人计算20年但不超过80岁。
赔偿协商失败后该怎么办?
当事故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时,可以申请交警部门调解。调解前需要完成治疗或伤残鉴定,整个过程不超过两次。调解失败会收到书面通知,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起诉需要准备事故认定书、医疗记录、收入证明等材料。
法院审理时仍会尝试调解。如果调解不成,法官会根据证据判决。判决生效后,责任方不履行赔偿义务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措施包括冻结银行账户、查封财产等。需要注意诉讼时效,人身伤害赔偿的诉讼期限是三年。
如何正确申请保险理赔?
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报警并通知保险公司。交警出具责任认定书后,带着认定书、医疗单据、收入证明等材料到保险公司办理理赔。小额案件可以直接到快速处理中心定损,重大案件需要保险公司现场勘查。
理赔材料包括驾驶证、行驶证、保单原件、医疗发票等。涉及伤残的要提供鉴定报告,死亡案件需要死亡证明。保险公司在收到完整材料后,一般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赔偿款会直接打到被保险人账户,超出保额部分由责任方自行承担。
如果对保险公司的赔付金额有异议,可以要求重新核定。仍然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鉴定损失。保险公司拒赔时,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但要注意保留好全部证据材料。
遇到赔偿纠纷需要注意什么?
签订调解协议前要仔细核对所有赔偿项目,遗漏的项目事后不能再追讨。协议要写明赔偿总金额、支付方式和时间。最好通过银行转账并保留凭证,避免现金支付产生纠纷。
治疗期间要保存所有医疗票据,包括门诊收据、住院清单、外购药品发票等。请假休息要有医院开具的病假证明,自由职业者需要提供收入流水证明。购买辅助器具要选择正规机构,保留购买发票和适配证明。
伤残鉴定要在治疗终结后进行,过早鉴定可能影响鉴定结果。选择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最好双方共同委托。对鉴定结论不服可以申请重新鉴定,但要有合理理由并提供新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