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划分完责任后怎么处理

导读: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处理全攻略
一、收到认定书后的处理步骤
拿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当事人需要立即核对内容。核对时主要看责任划分是否准确,赔偿金额计算是否合理。如果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必须在收到文件后15天内向交警部门提交重新审核申请。
双方对认定结果无争议时,需要在10天内向交警部门提交调解请求。调解成功后,交警部门会出具调解协议书。若调解失败或有一方不愿调解,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选择自行协商时,必须签订书面协议。协议要写明赔偿金额和支付方式,双方签字后提交交警部门备案。完成这些手续后,交警部门才会出具结案证明。
二、责任划分的认定标准
交警部门主要根据两个要素划分责任。第一是当事人的行为是否违反交通法规,第二是违规行为与事故后果是否有直接关系。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会被认定为事故责任方。
责任等级分为四个级别:全责、主责、同责和次责。全责方要承担全部损失赔偿,主责方承担70%左右,同责方各担50%,次责方承担30%以内。如果双方都没有违规行为,则属于意外事故。
三、常见全责情形清单
这15种情况通常会被判定全责:追尾前车、违规变道引发事故、倒车或溜车导致碰撞、从非机动车道突然驶入主道、转弯车未让直行车、进入环形路口未礼让、压越实线行驶、逆向行驶、右侧超车发生碰撞、闯红灯通行、禁止区域掉头、开关车门引发事故、停车场进出碰撞、单方事故。
需要特别注意,即便后车被前车溜车碰撞,只要前车处于正常停放状态,责任仍由后车承担。这些规定主要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八条。
四、赔偿处理的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自行协商,适合损失较小且责任明确的情况。双方达成协议后,需要到交警队办理结案手续。第二种是申请行政调解,由交警部门主持协商,成功率约60%。第三种是法院诉讼,适合赔偿金额大或责任争议大的案件。
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补助、住院伙食补贴和精神损失费。伤残赔偿需要提供医院鉴定报告,车辆损失需提供维修发票。
五、关键法律条文解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了赔偿顺序。保险公司需在交强险范围内先行赔付,超出部分按责任比例分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中,机动车方需承担更高注意义务。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明确三种责任情形:单方过错全责、多方过错按比例担责、意外事故无责任。这些规定是事故处理的根本依据。
需要注意,保险公司赔偿有时效限制。交强险索赔要在事故后1年内提出,商业险按合同约定。重大事故建议在6个月内提起诉讼,避免证据灭失。
处理过程中要保存好所有票据凭证。包括医疗单据、修车发票、工资证明等。调解协议要明确赔偿金额和期限,最好约定违约金条款。涉及伤残赔偿的,必须进行司法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