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次要责任是什么意思

导读:
交通事故次要责任的五大关键问题
一、什么是次要责任
交通事故中次要责任是指对事故影响较小的过错方需要承担的责任。当两个或更多人共同导致事故时,交警会根据每个人的行为对事故的影响来划分责任。比如两辆车相撞,一辆车超速行驶,另一辆车突然变道,交警会判断哪方过错更大。过错大的承担主要责任,过错小的承担次要责任。
如果事故无法确定责任归属,有条件报警却故意不报警的一方要负全责。逃跑或故意破坏现场的人也要负全责。比如司机撞坏护栏后逃离,即便护栏本身有问题,逃逸行为也会让司机承担全部责任。
二、责任划分的三大标准
交警划分责任时主要看三个因素。第一看当事人行为对事故的影响有多大,第二看当事人过错的严重程度,第三看事故证据是否完整。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单方过错导致事故。比如司机闯红灯撞到正常行驶车辆,闯红灯方负全责。第二种情况是多方共同过错。比如前车急刹车,后车跟车太近追尾,双方都要担责。第三种情况是意外事故。比如正常行驶时被落石砸中,所有当事人都不需要担责。
有个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如果一方故意制造事故,另一方完全无责。比如行人故意撞车碰瓷,司机不需要赔偿。
三、次要责任要赔多少钱
次要责任方需要承担20%-40%的损失赔偿。主要责任方承担60%-80%。比如两车相撞造成10万元损失,次要责任方最多赔4万元。具体比例由交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赔偿流程分三步走。第一步由保险公司用交强险赔付,交强险最多赔20万元。超过部分按责任比例分摊。比如事故造成50万元损失,交强险先赔20万,剩下30万次要责任方最多赔12万。
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事故时有特殊规定。就算机动车无过错,也要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比如行人闯红灯被撞,机动车正常行驶,司机最多赔10%。但如果是行人故意撞车,司机不用赔偿。
四、次要责任带来的实际影响
次要责任会影响第二年保费。出险一次保费通常上浮10%。比如原来保费5000元,次要责任事故后变成5500元。如果三年无事故,保费能打6折;有责任事故后折扣会减少。
涉及人员伤亡时,次要责任也可能面临法律追责。比如事故造成他人重伤,次要责任方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造成死亡且负次要责任,可能面临吊销驾照的处罚。
处理事故时要注意保存证据。行车记录仪视频、现场照片、目击证人联系方式都要保留。如果对责任认定有异议,可以在3天内申请复核。
五、遇到事故的正确处理方式
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停车,开启双闪灯。在车后50-100米放三角警示牌。如果有人受伤,先打120急救电话再报警。移动车辆前要拍照记录现场位置,包括刹车痕迹、散落物位置。
配合交警调查时要如实说明情况。不要随意承认责任,也不要和对方争吵。保险公司到场后,要详细说明事故经过。收到责任认定书后,要仔细核对信息,发现错误及时提出。
赔偿协商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求对方提供正规发票,第二签订书面赔偿协议,第三大额赔偿最好通过银行转账。如果对方拖延赔偿,可以申请交警调解或向法院起诉。
平时开车要养成三个好习惯。第一保持安全车距,城市道路保持2秒车距,高速保持4秒。第二变道前先打转向灯,观察后视镜3秒以上。第三经过路口减速慢行,哪怕绿灯也要注意两侧来车。这些习惯能有效降低事故概率,避免卷入责任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