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后逃逸不构成犯罪

导读:
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五种常见情形
开车撞到别人的车辆后逃离现场属于逃逸行为。这种行为会受到法律处罚。我们分三种情况来说明处罚标准。第一种是事故后逃逸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公安机关会对当事人处以200元到2000元罚款,还可以拘留不超过15天。第二种是发生重大事故但没逃逸。这种情况会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吊销驾驶证。第三种是重大事故后逃逸。当事人既要承担刑事责任,还会被终身禁止考取驾驶证。
逃逸不构成犯罪的处罚标准
不是所有逃逸都会构成犯罪。当事故后果不严重时,处罚主要来自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安机关可以罚款200到2000元,同时可能拘留15天以内。需要注意这种情况可能伴随其他处罚。比如醉酒驾驶的处罚更严重,会暂扣驾驶证6个月并罚款1000到2000元。如果是第二次被发现酒驾,会被拘留10天并吊销驾驶证。
营运车辆驾驶员酒驾处罚更重。饮酒驾驶营运车会被拘留15天并罚款5000元,5年内不能重考驾照。醉驾营运车会被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考取驾照。重新考取后也不能驾驶营运车辆。
逃逸行为如何影响保险赔偿
发生交通事故后,保险公司会在强制保险范围内赔偿。超过部分按责任划分赔偿。机动车之间的事故按过错比例担责。机动车与行人或非机动车的事故中,机动车方无过错时最多承担10%责任。但如果行人故意碰撞车辆,机动车方不担责。
逃逸行为直接影响保险权益。保险公司可能拒绝赔偿部分损失。逃逸者要自行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事故造成重大损失,逃逸者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并吊销驾照,终身不得重考。
遇到交通事故的正确处理方式
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有人员受伤时要马上施救,并报警求助。移动伤员时要标记原始位置。其他目击者要配合救援并作证。未造成伤亡的事故,双方无争议可自行撤离协商。有争议时要报警处理。仅轻微财产损失且事实清楚的,应快速撤离现场协商解决。
发现他人逃逸要立即举报。查实后会给予举报人奖励。警方通过监控和目击者证言追查逃逸者。逃逸者可能面临罚款、拘留、吊销驾照等处罚。
法律对逃逸行为的处罚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明确列出八种处罚情形。包括无证驾驶、超速50%、破坏交通设施等。第三条专门规定事故后逃逸不构成犯罪的,处200-2000元罚款并可拘留15天。同时可能吊销驾照。
刑法第133条对交通肇事有更严厉规定。重大事故致人伤亡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的处3-7年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徒刑。两种法律形成梯度处罚体系,根据后果严重程度追责。
需要特别注意两种终身禁驾情形。一是重大事故构成犯罪并逃逸,二是酒驾或醉驾引发重大事故构成犯罪。这两种情况都会终身禁止考取驾驶证。
事故责任认定需要多方证据。包括现场照片、监控录像、车辆痕迹、目击证言等。当事人要配合调查,伪造证据或作伪证将加重处罚。逃逸行为本身就可能被认定为全责。
对于轻微事故,建议走快速处理程序。拍照取证后移车,24小时内到理赔中心处理。这样可以避免交通堵塞,也不会被认定为逃逸。但造成人员受伤的事故必须立即报警,不能自行撤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