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被判肇事逃逸

导读: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跑的行为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只要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后没有留在现场处理问题,而是选择逃离现场,导致无法确定事故责任,这种行为就构成逃逸。交警部门会对这类行为罚款二百到二千元。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会被罚款:无证驾驶、将车辆交给无证人员驾驶、发生事故后逃逸但未构成犯罪。如果存在逃逸行为,交警可以同时吊销驾照或拘留十五天。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明确指出:交通肇事造成重大伤亡或财产损失,会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肇事后逃跑,刑期会增加到三到七年。若因逃跑导致伤者得不到救治死亡,刑期会提高到七年以上。
二、八种常见的逃逸认定情形
交警部门主要通过八种情况判断是否属于逃逸行为。第一种是明知发生事故仍驾车离开现场。第二种是自认为无责任直接离开。第三种是酒后驾驶或没驾照的人报案后擅自离开。
第四种是将伤者送医后不报案自行离开医院。第五种是送医时留下虚假信息后消失。第六种是在接受调查期间逃跑。第七种是事后不承认发生事故但证据确凿。第八种是赔偿协商失败后强行离开现场。
三、逃逸后的责任与处罚
逃逸者需要承担三方面后果。民事方面会被认定全责,除非能证明对方有过错。行政方面会被扣12分、罚款2000元,可能被拘留15天。构成犯罪将终身禁驾。
刑事处罚根据后果严重程度分级。普通肇事判三年以下,逃逸加刑到三到七年。如果逃跑导致伤者死亡,刑期升至七年以上。存在转移或遗弃伤者行为可能转为故意杀人罪。
四、赔偿项目与处理流程
事故赔偿包含多个项目。未致残情况需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食宿费。致残情况增加残疾赔偿金、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造成死亡还需支付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处理流程分四个步骤:立即报警、保护现场、救治伤者、配合调查。逃逸会直接导致全责认定,面临更重处罚。建议在事故后主动联系保险公司和律师。
五、典型案例与警示
郑州张金柱案是著名案例。这位民警超速撞人后继续拖行伤者1.5公里,导致一死一重伤。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其死刑,交通肇事罪判三年,合并执行死刑。此案显示逃逸可能面临极刑。
普通驾驶员王某撞倒行人后逃逸,伤者因延误救治死亡。王某被认定全责,最终判刑七年并赔偿80万元。这两个案例说明逃逸后果远超普通事故。
处理事故时要牢记三个要点:第一时间报警,及时救助伤者,配合调查处理。保留现场照片和监控录像,联系保险公司备案。遇到复杂情况可申请交警调解或走法律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