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被判次责

导读:
一、次要责任会不会坐牢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时,次要责任方不会被刑事拘留。法律规定只有负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的人才可能被判刑。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的判定标准是当事人违反交通法规导致重大事故,且需承担主要责任。
次要责任方即使涉及事故,也不会面临刑事责任。但主要责任方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肇事逃逸,刑期会增加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逃逸导致死亡的,刑期可能超过七年。
二、次要责任怎么赔钱
次要责任是否需要赔钱要看交警的事故认定书。如果认定有责任,就要按比例赔偿。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事故时,机动车无责也要赔10%。
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15项。每个项目都要有证据支持。护理费可以向肇事者或保险公司索赔。住院和出院后的护理费都要算进去,具体金额看护理时间和工资水平。
赔偿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打官司解决。打官司要注意法院管辖地,不同地区赔偿标准不同。起诉时要写清双方信息、赔偿要求和事实依据。证据材料要准备齐全。
三、责任比例如何划分
两辆机动车相撞时,次要责任方承担30%赔偿。交强险先赔对方11万死亡伤残、1万医疗费和2000元车损。超出部分按责任比例分担。
机动车撞行人时,机动车主责赔80%,次责赔40%。行人主责时机动车次责赔40%。非机动车相撞时,次责方赔30%。
赔偿计算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具体项目。医疗费按医院单据计算,误工费按实际收入损失算。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收入确定,交通费按实际花费计算。
四、保险怎么理赔
交强险会先赔对方1万医疗费、11万伤残赔偿和2000元车损。超出部分次要责任方承担30%。自己车损的70%由对方赔偿。
保险公司要在5天内决定是否赔偿。同意赔偿后10天内要支付。如果被保险车辆出事,保险公司要及时告知赔偿流程。
车上人员受伤的赔偿,先用对方保险赔,不够再用自己保险。赔偿时要准备好所有医疗单据和收入证明。
五、赔偿标准怎么算
医疗费包括治疗费、住院费和后续治疗费。误工费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按行业平均水平算。护理费按护工工资计算。
伤残赔偿按当地平均生活费算20年。60岁以上每多1年减1年,75岁以上算5年。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年龄和伤残等级计算。
死亡赔偿金按受害人年龄计算。60岁以下赔20年当地平均收入,60-74岁逐年递减,75岁以上赔5年。精神损失费由法院酌情判定。
处理事故时要注意三点:直接责任人要赔偿,无力赔偿时保险公司先垫付,最后走法律程序解决争议。保存好事故认定书、医疗记录和费用单据,这些都是索赔的重要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