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可以做伤残鉴定吗_二次骨折可以做伤残鉴定吗

导读:
骨折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五步完成伤残鉴定全指南
一、骨折伤残鉴定的基本认知
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当意外发生时,受伤者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如何证明自己的损伤程度。我国法律体系明确规定,骨折损伤可以通过专业机构进行伤残等级评定。这个过程需要结合医学诊断和法律标准,最终形成的鉴定报告将成为索赔维权的关键证据。
任何因他人过失导致骨折的受害者,都有权利申请伤残鉴定。鉴定结果将直接影响赔偿金额的确定。常见的鉴定场景包括工地事故、交通事故、公共场所意外等。及时进行专业鉴定,能有效保障受伤者的治疗费用、误工损失及精神损害赔偿。
二、法律依据与鉴定标准
我国有三部核心法律支撑伤残鉴定制度。《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过错方的赔偿责任,《民事诉讼法》确立了司法救济途径,《伤残评定标准》则详细划分了十级伤残等级。第十级代表最轻功能障碍,第一级对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具体到骨折鉴定,评定标准会考虑三个维度:骨折部位、愈合情况、功能影响。例如脊柱骨折可能影响神经功能,股骨颈骨折容易导致行走障碍。鉴定机构会综合X光片、CT扫描等影像资料,结合复诊记录判断恢复程度。
三、鉴定流程操作指南
第一步需要准备完整的医疗证明。包括急诊记录、住院病历、手术报告及所有影像资料原件。建议在治疗期间就注意收集各类票据,特别是自费项目的缴费凭证。
选择鉴定机构时要核实两项资质:省级司法厅颁发的鉴定许可,以及鉴定项目包含法医临床鉴定。可以通过司法局官网查询正规机构名单,避免选择中介公司推荐的私立机构。
提交申请时需要携带身份证原件、事故证明文件(如交警责任认定书)、完整病历档案。鉴定费用通常在800-1500元之间,特殊复杂案例可能上浮。整个鉴定过程约需15个工作日,遇疑难案例可延长至30天。
四、真实案例解析
建筑工人王某在脚手架跌落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他保存了工地安全记录和监控录像,在治疗稳定后立即申请鉴定。经评定为九级伤残,最终获赔医疗费、康复费及20万元伤残补助金。
出租车乘客李某遭遇追尾事故造成腕部骨折。她忽略了保存现场照片,对方保险公司质疑受伤真实性。经三次复诊并补充骨密度检测报告后,成功评定为十级伤残,获赔8.7万元。
五、维权注意事项
收到鉴定报告后,建议先与责任方协商解决。协商时要明确列出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残疾器具费等具体项目。谈判过程最好有律师见证,避免口头承诺无法兑现。
若协商未果,需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提起诉讼。诉讼材料除鉴定报告外,还应包括收入证明(用于计算误工损失)、护理人员雇佣合同、未来治疗费用预估等。农村户籍人员在城镇连续居住满一年的,可按照城镇标准计算赔偿金额。
特别提醒两点常见问题:一是粉碎性骨折可能伴随神经损伤,建议进行二次鉴定;二是儿童骨折要考虑生长发育影响,需选择儿科法医参与鉴定。整个维权过程建议全程咨询专业律师,必要时可申请法律援助。
(全文共217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