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没有人员伤亡逃逸_没有人员伤亡的情况下肇事逃逸了会被拒留
张嘉娱律师
2025.07.17338人收看
导读:
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五种常见情形与处罚措施
一、轻微事故逃逸的处罚标准
交通事故中没有人员受伤但驾驶员逃离现场的情况,交警部门会依法处理。根据法律规定,驾驶员将面临200元至2000元罚款,还可能被拘留最多15天。这种行为属于交通管理中的严重违规,即使事故本身不严重,逃逸行为会加重处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列出八种罚款情形。其中第三条明确指出,事故后逃逸且没有构成犯罪的情况,驾驶员必须接受罚款。其他条款还规定无证驾驶、超速行驶等行为同样要受罚。对于逃逸行为,除罚款外还可能吊销驾照或实施拘留。
二、不同损害程度的责任划分
事故造成的后果直接影响处罚力度。如果事故导致一人死亡或三人重伤,且驾驶员负主要责任,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当事故造成三人死亡且驾驶员负同等责任时,同样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人员受伤情况下,六种特定行为会构成犯罪。包括酒后驾车、无证驾驶、驾驶问题车辆等情况。其中第六条特别指出,为逃避责任离开现场的行为直接构成交通肇事罪。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逃逸者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仍要接受行政处罚。
三、逃逸行为的八种认定情形
交警部门认定逃逸行为有明确标准。第一种是明知发生事故仍驾车离开现场。第二种是驾驶员自认为无责擅自离开。第三种是酒后驾车者报案后弃车逃离。
其他情形包括送医后失联、留下虚假信息、调查期间失踪、否认事故事实、赔偿未达成强行离开等。这八种情况都可能被认定为逃逸,部分情况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四、特殊情况的加重处罚
无证驾驶逃逸面临更重处罚。这种情况除200-2000元罚款外,还可能被拘留15天。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人员死亡,刑期将升至七年以上。即便事故未造成伤亡,无证驾驶本身已属违法,逃逸会加重处罚。
车辆受损事故同样构成逃逸。法律规定无论是否造成伤亡,擅自离开现场都算逃逸。这类情况将吊销驾照且终身禁驾,构成犯罪的还要承担刑责。
五、正确处理事故的建议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车报警。主动配合交警调查能避免被认定为逃逸。即使自认无责也应留在现场,等待交警划分责任。
及时救治伤员并保护现场。送医时应提供真实信息,完成救治后返回现场配合处理。通过正规保险渠道解决赔偿问题,不要私下协商后离开。
保留相关证据很重要。行车记录仪视频、现场照片都能帮助说明情况。遇到责任争议时,这些证据能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需要特别注意,逃逸行为会导致保险失效。商业保险通常不赔付逃逸事故,只有交强险可能承担部分赔偿。涉及人员受伤的事故,逃逸可能使民事赔偿转为刑事责任。
具体案例中,曾有驾驶员剐蹭后离开,三天后被监控找到。最终被处1500元罚款并拘留10日,驾驶证记12分。这类案例说明,微小事故逃逸也会产生严重后果。
法律给予改过机会,但逃逸者必须承担加重责任。事故处理的核心原则是及时报告、主动配合、依法解决。任何逃避行为都会导致更严厉的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