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纠纷认定责任

导读: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五大关键点
一、责任划分的四个基本原则
交管部门在划分事故责任时主要依据四个原则。第一个是行为责任原则,谁的行为直接导致事故发生谁就要负责。第二个是因果关系原则,要判断当事人的行为与事故结果是否存在直接关联。第三个是路权原则,遵守交通规则的一方通常责任更小。第四个是安全原则,驾驶员有义务采取必要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法律规定交管部门必须明确各方当事人的法律义务。先要确认哪方当事人未尽到基本法律义务。再判断哪方当事人的过错更严重。最后根据过错程度划分不同等级的责任。
二、交通事故处理的时间规定
普通交通事故要在10天内出具责任认定书。肇事逃逸案件找到车辆和驾驶者后,也要在10天内完成认定。需要做检测鉴定的案件,检测结果出来后5天内必须出具认定书。现在部分地区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认定书,但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不会公开。
对于未破获的逃逸案件,受害方可以申请提前开具认定书。交管部门接到申请后10日内要完成,但这类认定书会注明案件尚未侦破。等抓到肇事者后,必须重新制作正式认定书并通知各方。
三、赔偿责任划分标准
机动车之间的事故按过错比例赔偿。有过错的一方要赔钱,双方都有错就按比例分担。机动车撞行人或非机动车时,除非能证明对方有过错,否则机动车方要承担全部责任。如果行人确实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机动车方的责任。就算机动车完全没有过错,也要承担最多10%的赔偿。
特别注意两种情况:如果行人故意撞车,机动车方不用赔偿。如果有司机伪造现场或破坏证据,要承担全部责任。
四、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
遇到交通意外事故,也就是各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所有人都不需要承担责任。但有一种例外情况:当一方故意制造事故时,无过错方完全免责。
对于逃逸案件,逃逸方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就要承担全部责任。如果逃逸导致现场证据灭失,也会被直接认定全责。已经出具临时认定书的案件,在破案后必须重新制作正式文书。
五、赔偿流程与注意事项
法律规定必须优先使用交强险赔偿。保险公司要在责任限额内先行赔付。超过保险额度的部分,才按责任比例由当事人分担。赔偿协商要建立在准确的责任认定基础上。
当事人如果对认定结果有疑问,可以申请复核。发现交管部门工作不规范时,要及时向监督部门反映。要注意事故认定书必须包含这些内容:具体时间地点、伤亡情况、调查事实、责任划分依据。
普通司机要记住三个要点:发生事故不要逃逸,第一时间保护现场,配合交管部门调查。保留好现场照片、监控录像等重要证据。了解这些规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