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后逃逸未构成犯罪
刘晓红律师
2025.07.22822人收看
导读:
# 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后果与处理方法
## 一、什么情况下逃逸会构成犯罪?
交通事故逃逸在三种情况下会被认定为犯罪。第一种情况是驾驶员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导致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第二种情况是驾驶员负同等责任,但事故造成三人以上死亡。第三种情况是驾驶员负全部或主要责任,且事故导致公共或他人财产损失超过三十万元,而驾驶员无力赔偿。
驾驶员负全部或主要责任,并存在特定危险驾驶行为时,造成一人重伤也可能构成犯罪。这些危险行为包括酒后驾驶、吸毒后驾驶、无证驾驶、驾驶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驾驶无牌或报废车辆、严重超载驾驶、为逃避责任逃离现场。只有这些特定情况才会构成交通肇事罪,其他逃逸行为通常只面临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来自《刑法》第133条。该条款规定,违反交通法规造成重大事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二、不构成犯罪如何处罚?
未构成犯罪的逃逸行为面临三种处罚。交警部门会罚款二百至二千元,可能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同时吊销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考取。这三种处罚会同时执行,无论事故严重程度如何。
其他违法行为也会受到类似处罚。例如无证驾驶、超速50%以上、破坏交通设施等行为,都会被处以二百至二千元罚款。部分情况还可能被拘留或吊销驾照。
## 三、处理事故的基本原则
处理交通事故遵循五大原则。第一是合法原则,所有处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第二是公正原则,确保各方权益得到平衡。第三是公开原则,处理过程接受社会监督。第四是便民原则,简化处理流程方便群众。第五是效率原则,快速解决事故纠纷。
实际操作中还要考虑四个具体原则。行为责任原则要求根据行为判定责任。因果关系原则关注事故与后果的关联。路权原则判定通行优先权归属。安全原则强调预防二次事故发生。所有处理过程必须尊重当事人人格尊严,保障基本人权。
## 四、责任认定需要多长时间?
责任认定时间分两种情况。简易程序适用于损失小、无伤亡的事故,交警当场或十天内出具认定书。普通程序需要复杂调查,比如检测车速、酒精含量等,在最后检测报告出具后三天内完成责任认定。
逃逸案件调查时间可能延长。如果涉及车辆逃逸,交警会通过监控、目击者等方式追查,这类情况认定时间通常超过普通案件。当事人应及时提供行车记录仪等证据协助调查。
## 五、哪些情况不算逃逸?
六种特殊情形不会被认定为逃逸。第一种是协商私了后反悔报案,但当事人已留真实信息。第二种为抢救伤者离开现场,但事后及时报案。第三种送医后暂时离开筹款,经伤者家属同意并按时返回。第四种因自身受伤就医延误报案。第五种确实不知发生事故而离开。第六种因人身安全受威胁离开后及时报案。
遇到事故要保持冷静。立即报警并保护现场,及时救助伤者。即使需要离开也要说明情况,最好有第三方见证。保留现场照片、监控录像等证据,这些都能帮助证明没有逃逸意图。保险公司通常拒赔逃逸事故,及时报案才能获得理赔。
# 重要提醒
1. 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停车,开启双闪灯,在车后放置警示牌
2. 检查人员伤亡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和122报警电话
3. 拍摄现场全景照片,包括车辆位置、刹车痕迹、散落物等
4. 交换对方驾驶证、行驶证信息,记录车牌号和保险公司
5. 等待交警处理时不要移动车辆,除非影响交通通行
6. 如有轻微伤情要去医院检查,有些内伤症状会延迟出现
7. 收到责任认定书后仔细核对,有异议要在三日内申请复核
8. 涉及赔偿问题可以申请交警调解,或直接向法院起诉
交通事故处理流程图:
报警备案→现场处置→责任认定→赔偿协商→行政处罚→(如构成犯罪)刑事追责
(全文共计218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