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调解服务

导读:
交通事故赔偿调解五大核心问题
一、调解由哪些部门负责
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有两种调解途径。第一种是公安机关调解。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可以向交警部门申请调解。交警会在十天内组织双方协商赔偿方案。如果调解成功,交警会制作调解书让双方签字。如果调解失败,交警会出具调解终结书。
第二种是法院调解。当事故双方在交警调解失败或反悔时,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在审理案件前会组织调解。法官会安排双方到法院协商,保险公司代表也需要参与。调解成功后,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失败则进入正式审判程序。
二、赔偿项目包含哪些内容
赔偿项目根据受伤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轻微伤情况。伤者可以要求医疗费、误工工资、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和营养费。这些费用需要有医院证明和工资单等证据。
第二类是伤残情况。除上述费用外,可以增加残疾赔偿金、辅助器具费、被抚养人生活费和后续治疗费。伤残等级需要专业机构鉴定,赔偿金额按当地标准计算。
第三类是死亡情况。家属可以主张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和被抚养人生活费。如果伤者抢救过,还能要求相关医疗费用。所有赔偿项目都需要提供正规票据和证明材料。
三、调解流程如何操作
调解流程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提交申请。双方需要向交警部门或法院递交书面调解申请书。申请书要写明事故经过和赔偿要求。
第二步是约定时间。调解机构会提前三天通知具体时间地点。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改期,要提前一天说明。
第三步是核对证据。调解人员会检查事故责任认定书、医疗记录、收入证明等材料。双方需要如实提供所有证明材料。
第四步是计算金额。调解员会根据责任划分和赔偿标准,逐项计算医疗费、误工费等具体数额。双方可以当场提出异议。
第五步是签订协议。达成一致后要制作调解书,明确赔偿金额和支付时间。协议签订后具有法律效力,违约方可被强制执行。
四、自行协商与调解的区别
两种方式有三个主要区别。第一是主持方不同。自行协商是当事人私下解决,调解需要交警或法官参与。调解过程会有专业人员指导。
第二是法律效力不同。私下签订的协议容易反悔,调解书可直接申请法院执行。调解书盖有公章,具有强制执行力。
第三是专业性不同。调解人员熟悉赔偿标准,能帮助合理计算金额。自行协商可能遗漏赔偿项目,容易产生后续纠纷。
五、调解注意事项
进行调解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分清事故责任和赔偿责任。无事故责任方可能需要承担部分赔偿,具体要看保险情况和法律规定。
第二要确认赔偿能力。签字前要核实对方支付能力。如果对方有保险公司,要确认理赔流程。赔偿款未到账前不要交还医疗单据原件。
第三要保留法律救济权。调解失败后要在三年内起诉。注意收集事故现场照片、医疗记录等关键证据。涉及伤残的要及时做司法鉴定。
调解过程中可以录音录像,但需告知在场人员。对调解结果不满意可以随时终止,转入诉讼程序。重大伤亡案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避免权益受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