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工伤赔偿标准(2019年工伤赔偿标准)_2019年工伤赔偿标准表

导读:
一、工伤赔偿的四个关键组成部分
工伤保险基金由三部分构成。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是主要来源。基金产生的利息属于第二项收入。政府依法纳入的其他资金是第三组成部分。这些资金共同支撑整个工伤保险体系运转。
赔偿金支付分为四个层次。一级伤残可获得27个月工资的一次性补助。二级减少2个月变为25个月。三级再减2个月为23个月。四级伤残补助定为21个月工资。补助金额随伤残等级降低逐级递减。
二、长期伤残津贴的发放规则
一级伤残者每月领取90%工资。二级每月津贴比例降为85%。三级伤残津贴是原工资的80%。四级比例确定为75%。这些比例对应不同伤残等级的劳动能力损失程度。
津贴金额有最低保障线。当计算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时,工伤保险基金负责补足差额。退休人员停止领取伤残津贴,转由养老保险体系覆盖。若养老保险待遇低于原津贴标准,工伤保险继续补足差额部分。
三、医疗费用的分担机制
一级至四级伤残人员需继续参保。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医保费用。缴费基数按伤残津贴数额确定。这种安排确保伤残人员持续享受医疗保障。
治疗期间费用分两类支付。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医疗费、住院伙食补贴、异地就医交通食宿费。用人单位负责治疗期间的工资福利。五至六级伤残人员的月度津贴也由企业直接发放。
四、不同伤残等级的补助标准
七级伤残补助为13个月工资。每降低一级减少2个月补助。八级11个月,九级9个月,十级7个月。这个递减规律体现在各个伤残等级之间。
劳动合同终止时另有补助。工伤保险支付医疗补助,用人单位支付就业补助。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制定。补助金额与工作地经济发展水平挂钩。
五、地方赔偿政策的特殊规定
福建省晋江执行全国统一标准。十级伤残支付7个月工资补助。黑龙江采用叠加计算方式。五至十级伤残合计补助46至11个月工资。临近退休人员享受比例递减政策。
交通事故赔偿与工伤待遇衔接处理。先按交通事故标准赔偿,不足部分由工伤保险补差。肇事逃逸情况由基金先行垫付。后续由社保机构向责任人追偿。
赔偿计算涉及多个关键因素。本人工资按事故前12个月平均收入计算。高收入者不超过地区平均工资3倍。低收入者按地区平均工资60%保底。这种设计平衡了不同收入群体的权益。
维权时需注意两种情况。企业未参保时由用人单位全额支付。企业拒不支付可从基金先行支取。社保机构后续向企业追讨欠款。这条规定强化了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