剐蹭是否属于肇事逃逸(轻微剐蹭肇事逃逸)_轻微剐蹭后逃逸会拘留吗

导读:
车辆剐蹭后离开算逃逸吗?五方面全面解析
一、剐蹭后离开现场属于逃逸行为
剐蹭他人车辆后直接离开属于肇事逃逸。根据法律规定,剐蹭事故发生后,驾驶人故意离开现场且未采取任何处理措施,交警部门会认定为逃逸行为。驾驶人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如果有证据证明被剐蹭方存在过错,责任可能减轻。
法律依据来自《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一条。该条款规定,事故目击者或知情人应当向交警部门报告逃逸行为。报告属实的,举报人可获得奖励。需要强调的是,故意破坏现场或伪造证据的当事人需承担全部责任。
二、这些情况不会被认定为逃逸
有四种特殊情况不会被认定为逃逸。第一种是双方协商解决后反悔报案的情况。如果事故双方已达成赔偿协议并留下真实联系方式,其中一方事后反悔报案,离开方不构成逃逸。
第二种是为抢救伤员离开现场。驾驶人标明事故位置并立即报案送医的,不视为逃逸。第三种是送医后需临时离开的情况。经伤员或其家属同意,驾驶人留下真实信息并按时返回医院的,不属于逃逸。
第四种是确实不知情的剐蹭。如果驾驶人能证明对剐蹭完全不知情,且无故意逃避责任的行为,交警部门通常不会认定为逃逸。但需要行车记录仪等证据支持。
三、剐蹭逃逸面临哪些处罚
剐蹭逃逸将面临三方面处罚。首先是行政处罚,包括200-2000元罚款,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交警将依法吊销驾驶证,且当事人终身不得重新考取。
其次是民事赔偿。逃逸方需承担全部维修费用,包含车辆贬值损失。若造成其他连带损失,如对方因车辆损坏产生的误工费,逃逸方也需赔偿。
最后是刑事风险。若逃逸导致二次事故或人员伤亡,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第133条,可处3-7年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正确处理剐蹭事故的方法
发生剐蹭后应遵循四个步骤。第一步立即停车,开启双闪灯,在车后50米放置三角警示牌。第二步检查车辆损伤情况,用手机拍摄全景照片,包含道路标线、两车位置和碰撞部位特写。
第三步与对方协商处理。轻微事故可填写快速处理协议书,记录驾驶证号、车牌号和保险公司信息。第四步在48小时内共同到快速理赔中心办理手续。若协商不成,立即报警等候交警处理。
特别提醒:车上应常备粉笔、便签纸和交通事故协议书。可用粉笔标注车轮位置,便签纸留下联系方式,协议书明确责任划分。这些措施既能保障权益,也能避免被认定为逃逸。
五、如何避免被误判为逃逸
注意三个关键点能有效避免误判。第一要主动留存证据。剐蹭后即使对方不在场,也要拍摄带时间水印的现场照片,并向122备案。建议录制视频说明情况,记录周边环境特征。
第二要及时主动联系。通过114联系车主,或向物业、停车场管理人员报备。在雨刷下夹带写明联系方式的纸条,拍照留存。这些举动能证明无逃避责任的主观故意。
第三要规范处理流程。如遇紧急情况需离开,立即拨打122说明情况。送医救治时应要求医院出具接诊证明。返回现场后及时补拍照片,联系交警完善处理手续。
需要特别注意:即便不知情离开,事后被追查时也应积极配合。提供行车记录仪、GPS轨迹等证据,说明当时驾驶状态。切忌擅自维修车辆,保持事故原貌更有利举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