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伤残在哪里_伤残鉴定如何鉴定

导读:
被钢筋刺穿右腿的建筑工人老王躺在病床上,主治医生正在检查他的伤口。护士推着治疗车进来换药时,老王突然抓住医生的白大褂:"大夫,我这腿保不住了,以后还能拿到赔偿吗?"医生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做完伤残鉴定就能确定赔偿标准,现在先把伤养好。"
**一、为什么普通人必须做伤残鉴定**
当身体受到严重伤害时,医生开的诊断证明只能说明伤情,但赔偿金额需要专业机构评估。2019年杭州快递员车祸案中,伤者拿着三甲医院的诊断书索赔,法院却要求重新做伤残鉴定。最终赔偿金额比原先少了12万,这就是不做专业鉴定的后果。
做鉴定有三个直接作用。第一能确定残疾等级,第二能证明受伤与事故的关系,第三能为索赔提供法律依据。就像盖房子需要地基,索赔必须要有鉴定报告。
**二、收集证据常见五大错误**
45岁的装修工李师傅从脚手架摔下后,工头让他先养伤再说赔偿。三个月后申请鉴定时,医院检查单丢了三张,现场照片也没保存。这种情况在务工人员中很常见。
正确做法是:受伤当天就要开始收集三样东西。第一是医院所有检查单,哪怕抽血的单子都要留着。第二要拍下事故现场,手机对着血迹、破损设备连续拍10张以上。第三要留下目击者电话,最好能写书面证明。
特别注意保存好第一次就诊记录。2021年北京法院判决的案例中,伤者补开的诊断证明未被采纳,因为原始病历丢失。
**三、选鉴定机构要看两个章**
市面上的鉴定机构主要分两种。带"司法鉴定所"名称的可以直接出法庭认可的报告,这类机构门口挂着司法局颁发的铜牌。另一种是医院里的鉴定科,只能出医学证明。
建议同时咨询律师和主治医生。苏州吴女士工伤案中,她先找医院鉴定是九级伤残,后来司法鉴定所认定为七级,最终赔偿多了28万。关键要看鉴定机构是否有CMA认证标志。
**四、鉴定当天要注意的细节**
走进鉴定室时别穿宽松衣服,医生要查看真实伤情。有位大妈穿着厚棉裤去做膝关节鉴定,被要求重新排队检查。记得带齐所有病历原件,复印件可能看不清印章。
鉴定过程通常包括三步:查看伤疤测量尺寸,测试关节活动度,询问受伤经过。有个窍门:提前把事故经过写在小本子上,避免紧张说错时间地点。
**五、赔偿计算有门道**
以最常见的交通事故十级伤残为例,赔偿金包含六个部分。医疗费按实际票据计算,但营养费每天不超过50元。误工费要提供工资流水,没有固定收入的按行业标准算。
杭州外卖员小王被撞骨折,鉴定为十级伤残。他月收入银行流水显示6800元,误工费按100天算得68000元。但法院发现他还有兼职收入,最终支持了82000元赔偿。这说明证据充分能争取更多权益。
2023年实施的《人身损害赔偿新规》明确,残疾赔偿金不再区分城乡户口。河北农民老张因此多获赔11万元,这个变化很多人还不知道。
做完鉴定拿到报告只是第一步。建议收到报告后20天内启动法律程序,超过一年可能失效。有对老夫妻帮儿子维权,因为忙着照顾病人耽误了时间,最后只能拿到70%赔偿。
保存好鉴定发票,这个费用可以计入诉讼成本。深圳某案件中,被告最终承担了原告支付的2000元鉴定费。如果自行委托鉴定,记得要正式发票而不是收据。
遇到对方质疑鉴定结果时,可以申请重新鉴定。但要有新证据,比如发现原鉴定人资质有问题。武汉有个案件三次更换鉴定机构,耗时两年才结案,这说明选对机构有多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