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如何承担

导读:
交通事故赔偿五大核心问题解析
一、责任比例划分规则
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时,主要责任方承担70%赔偿,次要责任方承担30%。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碰撞时,主责方承担80%,次责方承担20%。若机动车负次要责任,需承担40%,非机动车或行人负主要责任时承担60%。
交强险优先赔付,额度不足时由商业保险补充。若商业险未覆盖或未投保,由责任方自行承担剩余赔偿。例如张三驾车追尾李四,交警认定张三全责,张三需先通过保险公司赔付,超出部分自行承担。
二、赔偿项目与计算方式
人身损害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基础项目。医疗费按医院收费单据计算。误工费根据实际收入损失计算,无固定收入者参考近三年平均值。护理费按护工市场价或护理人员收入计算。
致残需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以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20年为限,60岁以上每年递减。死亡赔偿包含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按半年平均工资计算。
财产损失涵盖车辆维修、物品损失、施救费用。车辆报废按同等价值赔偿,营运车辆补偿停运损失。例如出租车被撞,除修车费外还需赔偿停运期间收入损失。
三、保险理赔操作流程
事故后48小时内需向保险公司报案。理赔员现场查勘确认责任归属,受损方提交医疗票据、收入证明等材料。保险公司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定损,双方确认后进入赔付程序。
需注意收集五类核心证据:交警责任认定书、医疗费用清单、收入证明、财产损失凭证、护理费用收据。例如李女士被撞骨折,需保留医院诊断书、请假证明、护工收据等材料。
四、责任判定核心原则
交警根据现场痕迹、监控录像、证人证言判定责任。关键看违法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如闯红灯直接引发碰撞,通常认定全责。多方违规时,按行为危害性划分主次责任。
特殊情况处理:受害人故意碰撞机动车不赔偿,意外事故各方无责。例如行人突然翻越护栏被撞,驾驶员无过错时最多承担10%责任。
五、车主与司机责任区分
车辆借用或租赁时,使用者承担主要责任。车主有过错需连带赔偿,包括明知车辆故障未修理、出借给无证人员等情况。例如王先生将刹车失灵的汽车借给朋友,发生事故后需共同担责。
职务行为中,单位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司机重大过失导致事故,单位赔偿后可追偿。如快递员送货途中违规变道,快递公司赔付后有权向员工追讨部分损失。
赔偿争议处理方案
协商不成可申请交警调解,或直接向法院起诉。诉讼需准备事故认定书、医疗记录、费用清单等证据。伤残案件需在治疗终结后做司法鉴定,凭鉴定报告主张残疾赔偿金。
赔偿协议需明确各项金额和支付时间,建议通过银行转账留存凭证。重大伤亡案件建议聘请专业律师,确保计算标准符合最新司法解释。
本文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编写,具体个案处理请咨询法律专业人士。保留所有医疗票据和沟通记录,有助于顺利获得应有赔偿。


